海岸赛艇首次亮相全运赛场——
乘风破浪 碧海争锋
■解放军报记者 马 晶 中国军网记者 王元森
广东阳江海陵岛,朝阳为沙滩染上一层金色,翻涌的海水拍打着岸边,激起层层浪花。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海岸赛艇项目于11月15日至17日在海陵岛举行。15日一大早,沙滩上人头攒动。大家翘首以盼,都想看看海岸赛艇项目究竟怎么比。
海岸赛艇,是一项结合沙滩奔跑与海上划行的新兴体育项目,由静水赛艇比赛衍生而来。
“嘀”,一声发令枪响,两名运动员从沙滩起点奋力奔跑,入水后迅速登艇,破浪前行……
与传统静水赛艇相比,海岸赛艇比赛通常在开阔的海面、海湾或河口进行,对运动员的操舵技术、应变能力和体能要求更高。同时,该项目比赛受风浪、潮汐等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更具观赏性和不确定性。
根据近年来水上项目“走向海洋”的大趋势,海岸赛艇将于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登上奥运舞台。
本届全运会上首次亮相的海岸赛艇项目,共设置女子单人双桨、男子单人双桨和混合双人双桨3个小项。国内的水上项目传统强队如浙江队、福建队、辽宁队、山东队、广东队等,均派出了强大的参赛阵容,竞争十分激烈。
“靠天吃饭”是海岸赛艇项目的一大特色。由于预测后期风浪较大,十五运会海岸赛艇比赛提前到11月15日至17日举行。
不期而至的风浪,增加了比赛难度,但没有影响运动员们的热情。赛前,几乎所有参赛队伍都顶着风浪下海训练,适应比赛场地,熟悉风浪情况。“风也好,浪也好,这些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只要自身足够强大就不怕风大浪急。”一位教练员大声鼓励自己的队员。
16日上午,海岸赛艇赛场迎来首场决赛的争夺——混合双人双桨金牌赛。该比赛考验的是赛艇上男、女两名运动员的节奏、协作与力量。
经过激烈的角逐,广东队选手王云飞/张桂萍在决赛中以1.6秒的微弱优势战胜福建队选手李志津/江樱华,夺得冠军。同样来自广东队的米浩帅/王森摘得铜牌。
“其实和传统赛艇的区别不大,主要还是对于潮汐和海浪的感觉和把握。”拿到全运会海岸赛艇项目首金后,广东队运动员张桂萍说。
在17日进行的海岸赛艇单人项目比拼中,福建队的檀儒凯和辽宁队的马冰冰分别在男子单人双桨、女子单人双桨比赛中摘得金牌。这两场决赛,都将冠军悬念保留到了最后一刻,冠亚军之间的差距很小,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在男子单人双桨决赛中,19岁的小将檀儒凯与四川队的龙震涛差距很小。关键时刻,龙震涛在下艇时出现失误,檀儒凯抓住机会,抢先跑到终点线,按响终点铃,以2分28秒30的成绩夺冠。
赛后,檀儒凯与教练、队友相拥,庆祝来之不易的冠军。展望未来,檀儒凯说:“接下来,我将继续努力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能和技术,力争未来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中国海岸赛艇运动员的风采。”
海岸赛艇比赛,影响成绩的因素有很多,心态、应变能力等也非常重要。获得亚军的龙震涛赛后坦言:“决赛中有不完美的地方,我要再接再厉,继续改进和提升。”
女子单人双桨决赛,在辽宁队的马冰冰与山东队的张玉婷之间进行。在前半程,张玉婷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并率先折返。回程阶段,马冰冰不断提高桨频,两人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缩小。最终,马冰冰在沙滩冲刺阶段更快一步,以1.61秒的优势获得冠军。浙江队的李丹获得铜牌。
赛后,马冰冰表示,这块金牌既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也是对自己刻苦训练的回报。
中国海岸赛艇运动开展时间并不长,国家海岸赛艇集训队运动员主要来自国内的几支赛艇强队。为推广海岸赛艇运动,中国赛艇协会举办了多期培训班,面向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展开全方位培训。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从事海岸赛艇的相关人员数量有了不小的增长,运动员的水平也有所提高。今年海岸赛艇亚锦赛上,中国队在参加的6个项目中,拿到5金1银,展现出了较强的实力。
距离洛杉矶奥运会还有2年多的时间,中国海岸赛艇正逐浪起航。依托中国赛艇坚实的训练基础和人才储备,加上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期待中国海岸赛艇劈波斩浪,成功开辟出通往洛杉矶奥运会的航道。
(解放军报广东阳江11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