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首页头条>>正文

我军首个大型计算机兵棋系统历时7年建成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柳刚  褚振江 等责任编辑:吴昊2014-06-30 05:06

穿越下一场战争的迷雾

——国防大学兵棋团队科研攻关纪实

解放军报报记者 柳刚 褚振江 特约记者 罗金沐

在下一场战争来临之前,我们准备好了吗?这,是悬挂在每名共和国军人心头的忧患之问。

胜利,从来只向那些能够预见战争特性的人微笑。然而,路在何方?

7年前,面对信息化时代战争的重重迷雾,国防大学兵棋研发团队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7年后的今天,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我军在和平时期研究下一场战争打开了“一扇窗”——成功研发我军首个大型计算机兵棋演习系统。

这,是我军训练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革命战争年代,我军指挥员是“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现在,他们运用信息技术从“多维棋盘”上学习战争,在虚拟战场空间探寻制胜之道。

犹如投入池中之“石”,计算机兵棋系统运用激起的变革“涟漪”,正在三军演兵场上不断扩散——它正改变着我军指挥员长期以来形成的机械化作战思维和粗放型的指挥模式,加快了我军战略战役训练实战化转型的步伐。

找准方向 敢为人先

“未来仗怎么打,系统就怎么设计”

说起兵棋系统的重要性,胡晓峰教授总会讲述那个震撼心灵的战例——

2002年12月,卡塔尔多哈郊外的大漠深处,美军利用计算机兵棋系统举行“内窥03”演习,推演“打击伊拉克”作战预案。谁也没想到,随后美军现实中进攻伊拉克并取得胜利的行动,居然和兵棋推演的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当时,这场万里之外的战火,让胡晓峰夜不能寐:“我军传统的作战模拟方式,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下一场战争将首先从计算机上打响!”

差距,摆在了眼前,必须迎头赶上。2007年,我军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建设工程正式启动,踌躇满怀的胡晓峰担任总设计师。

理念,决定高度。胡晓峰对团队里的年轻人说:“造飞机,若失误了,摔的可能就是一架飞机;研发兵棋系统,若与实战相距甚远,导致指挥员指挥失误,损失的可能就是10架飞机,甚至导致整个战役失败。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拿下这个‘山头’。”

方向决定成败。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胡晓峰带领团队对即将研制的兵棋系统进行了科学准确的定位:体现我军实际,体现时代特征,体现实战规律,打造一个具有世界领先技术水平的全新训练平台。

行动决定效果。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基础上,团队另辟蹊径,创造性地将理论研究、技术突破和作战问题相融合,探索出一条“未来仗怎么打,系统就怎么设计”的新路。

讨论系统毁伤模块开发时,有人建议:加上多媒体展示,这样战场显示更生动。胡晓峰反问:“实战中,指挥员能看到导弹命中目标吗?实战情况是怎么样,就模拟成什么样,不能为了好看而背离实战。”

对于实战需求的模块开发,团队则精益求精,严抠每一个技术细节。作战模拟中,如何体现心理战是世界性难题。卫渤教授反复尝试,创新出心理战的裁决机理及方法,在兵棋系统中以拟人手法加入“士气”因素,实现了心理战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评估的转变。

系统要逼真,数据是基础。在吴琳教授眼中,创新有时就是一种“繁琐的重复”——为了获得某类作战武器的毁伤精确数据,他和战友们在计算机上至少需要做3000次以上的试验。整整两个半月,他们与电脑上跳跃的数据曲线为伴。

据统计,目前团队编写了代码上千万行,先后设计了数百类军事规则模型,收集整理了1000余万条作战数据。

兵棋研发是一项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重重难关,如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团队前进的路上。哪一关若是过不去,系统都可能夭折。失败了,爬起来,再失败了,重新再来;没了夜晚,没了周末,没了暑假,没了春节……团队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步艰难地往前走。

“当感觉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刻。”经过近3年全力拼搏,他们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2010年11月,战略战役兵棋系统的基本版问世。

性能到底怎么样?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随即,一次前所未有的“考核”展开——国防大学组织500多名学员,在上千台计算机上进行兵棋系统推演;与此同时,邀请20位军事训练专家,全程嵌入演练,负责监督“挑刺”。

整整推演了11天,系统运行正常,“考核”通过!掌声响起那一刻,胡晓峰和团队战友们个个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