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一号》的隐喻:军改潮流冲决旧体制藩篱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为国 刘永昶责任编辑:吕欣彤
2016-01-31 02:19

编者按 

时代的大潮正急,军改的步伐正紧。对于人民军队来说,这是一个大刀阔斧、浓墨重彩的转型时期。改革充满魅力,改革也必定充满挑战,无论机关还是基层,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已经直面这场时代大考,强军梦的图景将在他们掷地有声的人生答卷中绚丽展开。电视剧《陆军一号》在央视的热播恰恰呼应了这一主题,该剧既展现了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在改革大潮中破浪前进的英勇身影,也体现了军队影视工作者为改革鼓与呼的责任担当。

开年来,一部讲述陆军航空兵训练战斗生活的主旋律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热播、热议乃至追剧且少有“槽点”,这在当下电视剧制播生态下显得十分难能可贵,值得思考和总结。 

现实题材军旅剧有着辉煌的历史,《潮起潮落》《红十字方队》《突出重围》《女子特警队》《DA师》《归途如虹》《沙场点兵》《士兵突击》等优秀作品展现着人民军队的发展变化,艺术地抒发家国情怀和大情大爱,制作精良严谨,在中国电视剧画廊中呈现出独特的军旅品质,留下一个时代的精神印记。近年来,现实题材军旅剧大多强调动作性和年轻化,以“小人物”的命运发展为故事脉络,在歼灭暴恐分子的战斗洗礼中故事推向高潮……这种叙事方式称霸荧屏多年,不可避免地带来现实题材军旅剧的同质化倾向。电视剧《陆军一号》瞄准改革强军,赋予人物独到鲜活的军人情感,展现一群思想成熟军事过硬的军队骨干力量的使命担当和备战应战的精神风貌,该剧无疑是现实题材军旅剧的一次华丽转身。

当前,在强军目标的指引下,人民军队正发生着飞跃性的变化,改革强军大潮汹涌澎湃,破除和平积弊、能打胜仗成为全军将士的共识。电视剧《陆军一号》主要讲述我军组建一支代号为“陆军一号”的陆航空中突击旅,全旅官兵苦练精兵,真打实备,迅速形成战斗力的故事。剧作主题深刻,题材厚重,风格大气,站在时代的高度,直面军事变革,通篇贯彻习主席能打仗打胜仗的战略思想,牢牢把握中国梦强军梦主题,真实再现了陆航官兵的训练生活和情感世界,较为成功地塑造了以姜海、郭胜洋、庞威、袁建行等为代表的陆航官兵形象,展现了新一代革命军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精神风貌和敢担当、谋打赢的卓然风采,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深入开掘出饱含时代精神、体现改革强军的主题,是打造现实题材军旅剧的核心和关键,也是军旅品质的必然要求和创作基础。现实题材军旅剧要想有新意有看点,主题开掘上不仅要有大气、厚重、深刻、真实的艺术气息,更应具有前瞻性和想象力,甚至是一定的引领性。电视剧《DA师》中的“数字化师”、电视剧《沙场点兵》中的专业化蓝军“野狼团”、电影《飞天》中的航天飞船和空间站“交会对接”,在当时都属于超越现实生活的艺术虚构,都是创作者展开合理的想象空间进行艺术创新,不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也彰显出文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现实题材军旅剧在创作中应积极打开思路,源于生活,关照现实,以部队建设发展改革的宏伟蓝图作为创作的方向,在伟大的强军实践中激发灵感、捕捉素材、开掘主题,通过影视形象展现广大官兵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奋斗历程和军队今后发展的美好前景。电视剧《陆军一号》中描写的“空中突击旅”,其编制编成、武器装备、担负任务等,与现实生活中的陆航部队还有很大差别,但也恰恰是中国陆军航空兵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最容易从中塑造出广大官兵寻梦追梦圆梦的过程,给予主人公一个充分释放理想的空间。剧作站在战略高度展开合理想象,带有超前意识地塑造出一支陆航空中突击旅,不仅描写主人公的开拓创新精神和部队训练成果,也毫不掩饰地描写他们在实现强军梦的过程中的缺点教训,展现观念碰撞,揭示矛盾问题,在变革创新中实现了战斗力的凤凰涅槃。 

“军味”“战味”是现实题材军旅剧的应有之义,也是军旅品质特有的味道。近年来,荧屏上出现的露肌肉、拼呐喊、滚泥水、秀打斗……只能说是一种视觉感官上的简单图解和刺激,一些剧目打着生活化的大旗,把人物性格塑造得很极端很随意,似乎这就是个性和血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戏剧冲突和矛盾,才能推动故事的发展,警匪、偶像、武侠、玄幻、言情等元素时隐时现,极大地伤害了现实军事题材本身,影响了军旅剧的特有品质。电视剧《陆军一号》立足在军言军,做军人该做的事,说军人该说的话,人物的性格、情感、语言风格紧扣部队生活现实,从艺术的真实中塑造全新的军人形象,赋予人物独到鲜活的军人情怀和情感。无论是剧中代表我军中坚力量的姜海、庞威,还是年青一代飞行员代表刘晓林、彭露露,都紧紧围绕塑造“纯粹的军人”这一理念,人物的事业、情感、命运、语言、性格特征无不与部队训练、打胜仗有关,有生活,接地气,打破了军人不像军人,仅仅是穿着军装徒有其表的帅哥靓女的幻象。在人物定位上,《陆军一号》中的军人形象与青春励志剧有所不同,不再是十八九岁还不懂左右转齐步走的新兵蛋子,也不是放浪形骸、个性极端的待教育青年,而是一群思想成熟、军事过硬、义无反顾、勇于担当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在人物气质上,剧作通过巧妙的情节铺陈,表现主人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在矛盾面前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于作为、敢于承担责任,着重塑造出当代革命军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担当精神和忧患意识。创作者从生活中萃取提炼出这些“军味”“战味”浓郁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出大国军队的时代风采和当今军人的襟怀气度。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电视剧产业化、市场化的空前挑战下,面对改革强军的大潮,现实题材军旅剧需要聚焦火热的军营现实生活,始终坚守军旅品质,不断探索审美范式,凝神聚气,潜心创作,用优秀的电视剧作品为强军兴军提供精神文化力量。

(《解放军报》2016年1月31日 05版)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