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乌鲁木齐1月30日电 雪野漫漫路万里,冰面闪闪月朦胧。
采自天山脚下的冬运圣火,在新疆冰上运动基地熊熊燃烧了11天,于1月30日下午缓缓熄灭,标志着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落下帷幕。
这是全国冬运会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上,首次走出东北,来到大美新疆,也是我国冬季运动“南展西扩”战略的成功实施;这不仅改变了以往黑吉两省博弈的传统,更成为国内冰雪运动走出东北的开端,甚至还有可能成为撬动冰雪运动融入寻常百姓生活的支点。
以冬奥会之名,借冬运会之力,中国冰雪运动版图急速扩大,发展之路前景可期。
13金11银18铜,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生力军,解放军代表团在十三冬会赛场上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传统强项,高歌猛进。
冬季两项赛场,我军健儿继续大包大揽,捧得9项中的6枚金牌,展现出强大的整体实力。冠军领奖台上,王学兰、张岩、唐佳琳、唐金乐、程方明等队员向全场热情的观众敬上庄严的军礼。
越野滑雪的角逐中,我军选手面对强劲对手哈尔滨队,毫不胆怯、顽强拼搏,最终在8项中斩获3金,值得点赞。更令人高兴的是,在男子15公里双追逐比赛中,王强、刘金铭、唐金乐包揽了全部奖牌,打破了黑龙江选手在该项目上17年的垄断地位。正如王强所言:“我是军人,自然有一颗必胜的心。”这是对军人气质的最佳诠释。
潜优势项目,厚积薄发。
高山滑雪,考验的不仅是运动员的体力和技巧,更是意志力和拼搏精神。我军两位老将29岁的李雷和27岁的秦溪悦用训练中的坚韧不辍、赛场上的全力打赢,先后斩获6个项目中的3枚金牌,创造了1999年以来我军选手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
冰上项目,赢得突破。
1金4银5铜,同样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就一个字,拼!”首日比赛,小将吕晓彤在短道速滑青年女子1500米决赛中,为我军代表团夺得首金,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解放军选手的顽强,体现在对胜利的追逐和对自我的超越。短道速滑最后一场比赛是男子5000米接力,老将聂鑫在队友冰刀受损的情况下,独滑9圈,以半刀的微弱优势赢得一枚宝贵的银牌。“团结拼搏、永不言弃。”这是军人聂鑫的信念,更是体育精神的完美呈现。
十三冬会,是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前中国冰雪健儿的一次大规模“天山论剑”。11天时间内,比赛跌宕起伏,竞争尤为激烈。观众不仅欣赏了老将的强势回归、中生代的大展英姿,也目睹了后起之秀的崭露头角。
在雪场上飞驰,在冰面上竞速,在U型槽上腾跃,在旗门上闪转……中国冬运健儿在冬运会的长卷上,写下了无数英雄的传说。
冰雪耀天山,老将竞风流。
2分16秒024,黑龙江七台河名将范可新1月21日在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超越了周洋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创造的2分16秒729的世界纪录。随后的1000米比赛预赛,范可新打破周洋保持的全国纪录;到了决赛,周洋又重新将纪录写在自己的名下。
阳光洒丝路,新秀露头角。
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比赛的亚军、鄂尔多斯队的李靳宇同样也超过了世界纪录。不满15岁的她成为冬运会赛场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众多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
速滑赛场“一鸣惊人”,21岁的哈尔滨小伙刘一鸣在速滑男子10000米决赛中以13分35秒84称雄,还将全国纪录提升了5秒多。东道主选手韩梅以1分59秒04夺得速滑青年女子1500米金牌,打破了尘封近16年的全国青年纪录。
突破,远不止于此。
很多代表队都在本届冬运会上实现了部分小项的突破或是时隔多年再次夺魁。谢嘉轩在速滑男子500米比赛中加冕,为辽宁省斩获首枚冬运会速滑金牌;乌鲁木齐队在速滑男子团体追逐赛上称雄,这是新疆运动员首次获得速滑团体冠军。
美中,亦有不足。
越野滑雪、高山滑雪等冬季项目中的基础大项,在国内却成了“冷门”。
冰球、冰壶等缺少群众基础的项目,地方队投入热情不高,项目发展举步维艰。尤其像冰球这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项目,不应如此沉寂。
15金12银17铜,这是东道主新疆代表团交出的答卷,仅次于黑龙江和吉林两大传统劲旅,成为冬运会上的新生力量。
“本届冬运会,无论是新疆9个地州市组队参赛的规模,还是最终取得的优异成绩,都在书写新疆参加冬运会的历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李光明激动地说。
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具有天然的冰雪优势。这里不仅雪质好,雪季长,而且冬天的温度适宜,有利于冰雪运动的开展。新疆开展高山滑雪等项目的历史由来已久,近年来他们在短道速滑、速度滑冰等项目上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他们还有着更大的梦想。
扎根本土,做好青训,新疆的冰雪运动前景美妙。尽管这次新疆有很多运动员是通过人才交流机制,从东北引进来的,但冬运会其实更像一个“播种机和助推器”。通过这场冰雪盛会,让更多的新疆老百姓了解冬季项目,喜欢冰雪运动,直到亲身去体验冰雪的乐趣。
火爆的十三冬会现场氛围,一票难求的景象,都已经说明:新疆冰雪运动的大众潮流已势不可挡。
4年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将捧起接力棒,再续“冰雪情缘”。
尽管内蒙古冰雪队伍现在水平有限,但内蒙古冰雪资源同样十分丰富,特别是呼伦贝尔市和兴安盟有着发展冰雪运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人民期待借助承办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的契机,广泛推进各类群众性冰雪活动的开展,拉动冰雪健身消费,带动冰雪产业的发展。
从万年前人类最古老的滑雪板起步,到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双翼之西翼,新疆和内蒙古的冰雪运动经历两届冬运会“洗礼”后,必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期待在中国冰雪运动的版图上,后起之秀的新疆、内蒙古成为新的冰雪圣地。
衡量一届体育盛会是否成功,不仅仅在于运动健儿打破了多少纪录,或者赛事的组织多么完美顺利,更在于能否播撒体育的种子,让运动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激活沉寂资源,再续冰雪奇缘;拥抱绚丽青春,赢得美好未来。
在北京将举办2022年冬奥会的大背景下,以及“三亿人上冰雪”的宏伟蓝图下,中国冰雪运动将迎来最好的时代。
白雪皑皑,天山巍巍。
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奏响的体育进行曲,将激励中国的新一代青少年,逐步形成不畏严寒、崇尚运动、挑战自我、追求极限的体育精神,促进他们融入银白的世界,在高速滑行的过程中,聆听呼啸而过的风声,领略冰雪运动的乐趣。
我们由此畅想——如果有一天,爱上溜冰,爱上滑雪,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运动,更是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时,那将意味着中国冰雪项目的“春天”真正来临!
(《解放军报》2016年1月31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