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磨砺“准确预见”这把利剑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赵建泓 责任编辑:邱迎春
2025-09-12 12:37:43

磨砺“准确预见”这把利剑

■赵建泓

作者:周 洁

抗战时期,刘伯承同志转“忌”为“机”,反其道用兵,在七亘村二次设伏,重创日军。胜利小结会上,刘伯承对各级指挥员说,预见准,就能打主动仗,伤亡也小。他打比喻说,准确预见好比利剑,指挥员不能缺了这把剑。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一把把这样的“利剑”功不可没:战略上,全面抗战初期,我军就准确预测这场战争是持久战;战役上,百团大战等,对敌行动预判之准确是最应推广之原因;战术上,我军作战严格遵守摸准敌情再行动,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凡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战事能否准确地“预”,不仅关乎事业的“立与废”,更关乎个人的“生与死”、军队的“存与亡”、国家的“兴与衰”。所以“兵圣”孙子强调:“凡兴兵伐敌,所战之地,必预知之。”而苏联军事家什捷缅科说得更直白:“指挥就是预见”。

“预见不是短时间的灵感活动,不是瞬间的灵机一动,而是长时间的、耐心细致和异常紧张的脑力劳动。”宝剑锋从磨砺出。磨砺“准确预见”这把利剑,学习前沿知识至关重要。胜利只向那些能够预见战争特性变化的人微笑,而不是向那些等待变化发生后才去适应的人微笑。“未来很远,我们的目光更远。”对手的作战理念是什么?有哪些颠覆性技术?发展方向在哪里?当准确预见了战争发展趋势的“下一步”,练兵备战自然会“先一步”。

2024年4月,国外一家军事网站总结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所有战争后指出:“‘0’是打开的脑洞,‘1’是判断的依据。现代战场上,大数据是最准确的预言家。”数据里面有趋势。积极提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的能力,以定量分析助定性分析,让大数据为军事预测“添翼”,就可能会多一些“事先知道”,从而精确预知战场发展的“态”,精准预判战场走向的“势”。

1875年10月,恩格斯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不主动掌握对面指挥官信息的指挥官,是极大的愚蠢。这样的指挥官毫无预判可能。”打仗就是“打将”。准确预见,关键在研透敌将。诸葛亮的“草船借箭”“空城计”等,都是在研透曹操、司马懿的基础上出的奇招、妙招。毛泽东同志曾提出:“要给国民党团以上军官写个传。”预知对手思维“套路”、了然对手作战“路数”、洞悉对手惯用“招数”,有了这样的“先机之利”,料敌如神、胜敌于先就多些胜算。

现实总比预测意外得多,完全准确的预测很少。“善用兵者,防乱于未乱,备急于未急。”战场上,以准确预见抢得“先手”固然重要,但必要的“后手”也必不可少。在磨砺“准确预见”这把利剑的同时,备好“B计划”,加强风险控制,完善应急预案,这样“各个方面都想周全的预测,才称得上是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