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得道多助 正义必胜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周宇峰 责任编辑:邱迎春
2025-09-12 12:53:04

得道多助 正义必胜

■周宇峰

重庆万州,西山公园,苏联志愿航空队轰炸机大队长格里戈里·库里申科的墓园,松柏长掩,肃然静穆。“风过林间,那声音,是在讲述他的正义、他的勇敢,还有他被守候的故事”。

“我像体验自己祖国灾难一样体验中国人民的灾难,当我看到日寇狂轰滥炸中国的土地时,我非常的愤怒和难过。”初到中国,库里申科动情地说。

而当登上轰炸机,库里申科是一名勇敢无畏的国际主义战士。1939年10月,库里申科率队突袭侵华日军汉口机场。返航途中,库里申科所驾飞机遭敌方拦截,一侧发动机被击中,他的胸部和左肩中弹,迫降长江后,壮烈牺牲。20天后,库里申科的遗体被找到。当地群众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和葬礼。

1958年,万县人民政府为库里申科在西山公园修建了烈士陵园。公园工作人员谭忠惠和儿子魏映祥接续为其守墓至今。“这是一份责任,是感恩的心,也是作为中国人的良知”,魏映祥这样说。

跟库里申科一样牺牲在中国抗日前线的,还有“身着八路军装的欧洲人”、波兰裔远东太平洋记者汉斯·希伯。

希伯的牺牲突然而又壮烈。1941年11月,希伯正在采访的八路军一个连队与日寇遭遇。希伯化身战士,冲锋在前,身受重伤后仍拒绝撤退,为中国抗战献出了年轻生命。

提起“驼峰航线”,人们首先想到美国“飞虎队”。而支援中国抗战的另一条鲜为人知的“驼峰航线”,则由法国医生贝熙业骑自行车所创。

抗战期间,贝熙业利用外国医生的身份,骑着自行车穿越日军封锁线,把医疗物资运往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开辟了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

“贝大夫走了,但也没走,他的故事一直都在。”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镇,贝家花园,清凉幽静中,纪录片《贝家花园往事》滚动播放。一张张照片、一份份手稿,让人们从贝熙业身上感知历史风云,严肃而不失生动,具象却能透视时代:正义必胜,团结必胜。

当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纷纷奔赴中国,英勇投身反法西斯战场。“模范医生”阿洛夫、“军歌之父”郑律成、“宝塔山下的万能博士”马海德、从侵略者到“日本八路”的宫川英男……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民众奋战在中国抗日各条战线,凝聚起坚不可摧的正义力量,筑就起力挽狂澜的钢铁长城。

“中国人?得到这个回答,迈克十分惊讶。其实迈克无需惊讶。因为丘吉尔早说了,英国、苏联和其它同盟国的队伍里,早就有中国人。”这是1942年欧洲一张报纸上的一段话。

当年,到其他国家参加反法西斯战斗的中华儿女具体有多少人,史料暂难查实。但从目前公开的材料看,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缅甸“仁安羌大捷”,中国远征军英勇作战,拯救500余名美籍传教士、新闻记者和7000余名英军;中国驻维也纳领事馆外交官何凤山,在各国领事馆迫于纳粹压力不再为犹太人发放签证时,为数千犹太人发出“生命签证”……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反法西斯战争之所以能胜利,正是因为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超越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在共同威胁面前结成了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留下了“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大遗产”。

有一种记忆,如同人类文明的火种,永远不能熄灭。80年过去了,战争之门远没有真正关闭。9月3日,我国将举行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纪念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庆祝属于正义的胜利。胜利日的阅兵,是历史翻页时的巨大回响,提醒全世界的人们——

得道多助,正义必胜。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