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生活中遇见自己
■北乔
我的新作《瞄准》(人民日报出版社,2025年8月),收入《缺口》《虚光》《瞄准》《七秒》《天空有云彩》《军歌不仅是用来唱的》等6部军旅中篇小说。其中的情感纹理和精神图景,源自我和我的战友们。
在营区里,作为带兵人,排长确实有些特别。排长的年龄不一定比班长大,很多班长的带兵实践和经验远比新排长丰富。入伍第3年,我考取初级指挥院校,一年半后回到部队任实习排长。在我们排,无论年龄和兵龄,我都没有绝对优势。带兵先强己,我和战士们一起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用汗水与伤疤赢得大家的信任。
面对那些调皮的战士,我不会想着修剪他们的缺点,而是激发他们的上进心,鼓励他们向“当一名好兵”的目标迈进。当年,排里一名战士军事素质过硬,是全排数一数二的训练尖子,但他很自卑。我和他聊天时,常用他的训练成绩表扬他。他倾听我的反馈时很高兴,与我的关系也越来越好。有一天,他对我说:“排长,其实有自卑感挺好的,这能让我看得清自己,更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让我想到枪的缺口,看起来有不完整之憾,但正因为有了缺口,精准瞄准才得以实现。如此,也就有了《缺口》这篇小说。
我相信,走上从军路、走进军营,在训练场摸爬滚打、在枪林弹雨中冲锋,是许多人的梦想。战场是显现军人价值的高光之地。军人的最高使命是消灭战争,还世界一片安宁。在革命与战争年代,消灭战争的主要手段是以战止战。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今天,消灭战争的首要手段是以备止战、以武止戈。练为战,在战场之外的军人,每天都在为战争而准备。军营这座大熔炉把一块块生铁铸成好钢。
“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这句话从我们踏进营门的第一天就能听到,尔后一直流淌在军营生活中。从饭前唱歌到训练场比武,军人都要有抢占高地的勇气和行动。青春、阳刚、干净,种种令人向往的品质在军人身上得到集中体现,也让军营生活中激烈的对抗和真诚的团结融在一起,形成军营特有的气息。
新兵入伍,要完成从普通青年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我一直记得当年新兵班长常对我说的话:“什么是军人?就是长大的真男人。什么是军营生活?就是把路走好。”后来我转业到地方,每当我讲起部队的一些人和事,大家都觉得特别新奇。与别人谈起军旅文学,他们大都认为军旅题材的作品有些小众,离辽阔的社会生活有些远。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也是这么认为的。直至近些年,我才意识到这里面有误解,或者说我们没有洞察到军营生活的内质。军营生活再怎么特殊,其里与社会生活其实是一致的。有一次,我们退役战友假日聚会,回忆起部队,大家说的关键词都是美好、快乐或有趣。后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说军营生活真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大家都有十足的血性,都在摸爬滚打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与别人再谈及军旅文学时,我说,大家从中可以读到军人与众不同的形象和人生;不只是当过兵的人,多数人都能从中读到自己,都能在字里行间与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