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从革命到改革,中国逐步复兴到曾经拥有的光辉灿烂位置上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王晓初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11-18 14:58:44

“使中国在整个现代世界得到尊重”

——读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

■王晓初

《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是美国学者李侃如研究中国的重要学术著作。李侃如是美国当代颇具影响力的中国问题专家,他担任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美国密歇根大学政治学和商学院教授。李侃如从1965年开始持续研究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提出了一些卓有见地的观点。1998年8月至2000年10月,他担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事务部资深主任,他对中国的看法,在当时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一定影响。《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流畅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中国从革命到改革,逐步发展为新兴大国的光辉画卷。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

李侃如的书有其独特的思想认知、叙事风格和话语表达,其中清晰地概括和呈现了中国革命的独特之处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坚韧精神。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道路既不同于苏联,也不同于欧洲的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早期曾致力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并接受外国的指导。后来,它开始坚实地扎根于这个国家的贫困地区,并发展出一种深刻的本土化的革命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国民党一再对革命者进行绞杀,共产党损失了大量党员。革命运动的这些变化和屡次的重振,反而坚定了幸存革命者的信心。

李侃如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广泛而复杂的夺取全国政权的斗争中,先后经历了六个时期,分别是工人运动时期、与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时期、转向农村时期、长征时期、延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这样一种分期与国内权威党史著作中的分期有很多契合之处,看法也大致相同。这六个时期中,前四个时期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即大革命与土地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两方面成果——建立了一支新型的军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后两个时期,因为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逐渐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书中,李侃如详细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的表现。他谈道,中国共产党坚持兵民是胜利之本,提出和实施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进行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采取一整套灵活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从而开辟了一条积小胜为大胜的抗战之路。同时,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建立新社会的试验,通过干部下乡、减租减息、“三三制”政权建设等措施,展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国民党的新气象。也正因为中国共产党日益得民心,到国民党发动内战以后,中国共产党仅用了3年多就夺取了全国性政权,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由此,他们结束了外国人在中国占据优越地位并享受各种特权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中世纪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极大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和世界格局,李侃如将这一历程评价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

毛泽东是“非凡的领袖”

伟大的革命必然产生伟大的领袖人物。李侃如认为,毛泽东就是一位为中国革命所造就,而又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成功的“非凡的领袖”。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李侃如在书中描述了毛泽东对新中国的巨大贡献。在他看来,毛泽东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人。他的目标极为远大,他不仅要把中国治理好,而且要变革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本质,使中国在整个现代世界得到尊重。

1949年以后,毛泽东不断地构思新议题,并根据他此前的设想来制定解决方案。李侃如总结了毛泽东治理国家的经验:一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动员群众全力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二是敢于斗争,敢于向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外部力量作斗争,不怕威胁、不怕牺牲;同时敢于向任何阻碍社会进步的旧势力进行斗争。三是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强调党的干部依然要艰苦奋斗、勤政为民,不能搞特权、不能腐败变质。四是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毛泽东带领中国奋斗的目标是很明确的:一方面实现工业高速发展,另一方面推动社会根本性变革。让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推动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李侃如提到,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大大提升,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在“战略三角”(中国、苏联和美国)关系中扮演一个重要角色。他认为,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已孕育了后来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经济体”

李侃如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认定中国必须实行重大改革,党必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对外部世界开放,让中国变得繁荣与富强。由此,中国开始了影响深远的系统改革,并获得了惊人的成功。他观察到,从1978年到世纪之交,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人民币不变价格计算,大约增长了3倍。此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工业经济体。2002年,进入中国的境外直接投资数量已超美国。与此同时,中国与国际经济及各类外国团体和机构间的联系快速增多。李侃如还描述了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多样的服装、生机勃勃的消费文化,以及现代化大厦的建筑都成了中国亮丽的风景。中国人的上网已经普及,广大的地区都可接收包括亚洲MTV以及国际体育、新闻和电影等卫星电视节目,所有这些都使中国人获得了生动的外部世界的形象。

“中国治理的最大成功是既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又保持了总体政治不变和社会稳定。”李侃如在书的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由此,他预测了中国未来的光明前景:从清代的顶峰,经过一个半世纪的磨难,将复兴到曾经拥有的光辉灿烂的位置上;它将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制造中心,也会成为经济和军事上最强的亚洲国家;未来的中国人将会为拥有强大国家经济作用、高效的政府管理、有效的法律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而感到骄傲。这些预测在如今看来大都应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