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国际观察丨巴以冲突持续一个月 国际社会强烈呼唤和平

来源:新华社 作者:吕迎旭 王卓伦 责任编辑:孙悦
2023-11-08 07:03:33

到11月7日,牵动世界目光的新一轮巴以冲突满一个月。冲突给巴以双方带来重创,大量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已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这次冲突对巴以双方内部政局、地区安全乃至世界局势都产生深远影响。国际社会发出了停火止战的强烈呼声,呼吁紧急行动起来促使局势尽快降温。

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从加沙地带向以色列发动突袭。当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宣布该国进入“战争状态”。

根据联合国网站11月5日发布的数字,本轮冲突已造成巴方近万人死亡,2万多人受伤,以方约1400人死亡,5000多人受伤。加沙地带62%的人口流离失所,人道主义灾难深重。

从冲突烈度来看,以色列智库国家安全研究所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加沙武装组织向以色列发射9000多枚火箭弹。以军10月12日称其不到一周就在轰炸中向加沙地带投下了约6000枚炸弹。

从波及范围来看,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后,黎巴嫩真主党声援哈马斯,其军事组织向以军阵地发射火箭弹和炮弹,以军以重型火炮等还击。这是2006年黎以冲突后,两国边境发生的最大规模冲突。也门胡塞武装也多次对以色列发动导弹和无人机跨境袭击。冲突还波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美国在这两个国家的军事基地多次遭袭,美军也袭击了叙利亚境内的军事目标。另外,除加沙地带,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也与巴武装组织多次爆发冲突。

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哈加里5日晚称,以军已将加沙地带“一分为二”,并将对加沙实施“重大打击”行动。他表示,以色列针对哈马斯的战争已进入重要阶段,包围加沙北部并使其与加沙地带南部分离开来,是以军行动的重要一步。

据《以色列时报》10月29日报道,以国防部长加兰特日前宣布,军事计划分为四步:第一步,空袭和有限地面行动;第二步,扩大的地面行动;第三步,后哈马斯时代;第四步,以色列停止向加沙输送燃气、水、电等。内塔尼亚胡此前表示,加沙地带的战斗将“漫长而艰难”。

不过,分析人士指出,本轮冲突很可能难以像以色列计划的那样推进。

首先,消灭哈马斯并非易事。以色列国家安全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科比·迈克尔告诉新华社记者,以军面临的最大难点是加沙城下如蜘蛛网般的地道。这些地道深达40至60米,长达数百公里,以军必须谨慎应对。其次,以色列能否支撑长期巨额军费开支存疑。再者,国际社会要求停火止战的声音不断高涨,以色列面临的外交压力与日俱增。

分析人士认为,本轮冲突的走向或将决定内塔尼亚胡的政治命运。有以色列媒体民调显示,如果现在举行大选,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利库德集团可能仅赢得19个席位,远远低于目前的32个席位。

从巴勒斯坦内部来看,目前巴民族权力机构已失去对杰宁、纳布卢斯等多个约旦河西岸城市的完全控制。巴政治分析人士阿克拉姆·阿塔拉说,如果以军无法消灭哈马斯,那么经过此役,哈马斯在巴内部影响力势必大增,巴民族权力机构的处境将更为艰难。

本轮冲突导致以色列与地区阿拉伯国家关系再度紧张。在中东地区,沙特已暂停由美国推动的沙以关系正常化谈判;约旦、土耳其宣布从以色列召回大使;巴林宣布召回驻以大使并停止与以色列的经济关系。

加沙地带目前已陷入严重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官员表示,在加沙因空袭而丧生的人中,近70%是妇女和儿童。国际社会不断重申人道主义停火呼吁。

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10月27日高票通过巴以局势决议,呼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方立即实行持久和持续的人道主义休战,从而促成停止敌对行动。

卡塔尔、沙特、埃及、约旦及阿联酋等国外长4日在约旦首都安曼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敦促布林肯说服以色列同意停火。不少拉美国家也以外交行动对以色列表达不满。玻利维亚宣布与以色列断交,哥伦比亚、智利、洪都拉斯召回本国驻以大使。4日,从华盛顿到米兰再到巴黎,数以万计示威者举行游行,呼吁加沙停火。

巴以冲突一个月,停火止战、防止出现更大规模的人道灾难是当务之急,国际社会必须展开切实的行动。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6日电 记者吕迎旭、王卓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