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子为河南省临颍县瓦店镇老兵画像——
笔端绘尊崇 青春敬英雄
■杨 起 罗天浩 中国国防报特约记者 王士刚
清华大学学生姜思邈为老兵张志芳画像。王士刚摄
“清华大学的大学生们来给咱们镇的老兵画像啦,抓紧准备好呀……”7月25日下午,河南省临颍县瓦店镇大李村村头大喇叭响起,平静的小村庄一下子热闹起来。
清华大学学生为何会到这个村画像?故事要从两年前说起。
2023年,清华大学在河南省陆续设立3个乡村振兴工作站,其中一个工作站与临颍县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扶临颍县下辖的瓦店镇推广农产品、改造设施建筑、开展美育活动等。
岁月静好,不忘英雄前辈。乡村振兴工作站工作人员樊侃迪告诉记者,瓦店镇有很多参战老兵,帮扶走访中,师生们深入了解了参战老兵的事迹,深受感动。“那些经历过战火硝烟的老兵在慢慢凋零,但他们的故事不能被遗忘。”“八一”前夕,工作人员一拍即合,决定发动学校美术专业学生用手中的画笔为老兵画肖像,作为建军节礼物送给他们。
“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刘明杰告诉记者,听说清华大学的大学生要来为老兵画像,他和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通过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从全镇遴选出29名有参战经历、有意愿且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兵,并将参战老兵较多的大李村定为绘画点。
入伏后的颍河故道,热浪袭人。撑起画板、铺开画纸、拿出画笔……当天午饭过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几位学生便来到大李村党群服务中心一边做绘画前的准备工作,一边等候老兵的到来。
“他婶子,咱一块儿去搭把手。”“北京的大学生要来给老兵画像,爷爷我陪您去……”村民闻讯后,纷纷赶到大李村党群服务中心。
“张爷爷,朝我这边看,身子稍微侧一下,好好,就这样!”清华大学学生姜思邈的绘画对象是老兵张志芳。凝视老兵的炽热目光,姜思邈很快有了思路。
画笔游走,不一会儿,栩栩如生的老兵形象跃然纸上。“画得真好,像照片一样!”“把张老的眼神都画出来了,打过仗的人眼睛都亮晶晶的……”乡亲们连连夸赞。
“我们没有被忘记,很感动、很温暖!”接过画像,张志芳不由想起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开始讲述战场往事。热血的故事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恁些人看着,还怪不好意思哩。”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曾经在战场上敢跟敌人拼刺刀、毫不畏惧的老兵,如今面对乡亲和学生的注视与夸奖却显得有些拘谨。
刘明杰告诉记者,老兵们走下战场回到家乡,在他们心里,上过战场打过仗不是什么值得炫耀和显摆的资本,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清华大学学生石瑞祥是土生土长的临颍人,这次以绘画者的身份回到家乡,得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慈祥老人,竟有过九死一生的作战经历,他深受震撼。“无法知晓他们面对敌人到底有着怎样的义无反顾,他们当年在战场以热血乃至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环境,我们年轻一代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一定要传承他们的奋斗奉献精神,在强国复兴的新征程上,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接力棒!”石瑞祥激动地说。
“这是一次写生创作,更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樊侃迪感慨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有责任发挥专长,将英雄们的精神宣传好、弘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