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如何在动散条件下提升教育质效?火箭军某基地这样做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兵峰 王凌硕 责任编辑:王粲
2025-09-14 06:19:17

火箭军某基地探索提升动散条件下教育质效——

区域协作打造精品好课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兵峰  记者  王凌硕

编者按  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明确要求“推动我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落地”,为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火箭军某基地与任务方向军兵种单位携手打造区域教育协作中心,通过分区共建、多地共用、军地共育,形成教育一起抓、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享的格局,并将教育成果辐射到每个小散远任务点位。

“那年,某新型主战装备列装部队后‘水土不服’。面对无经验可用、无教材可学等诸多挑战,杨班长带领我们仅用1个月就攻克装备技术难题,圆满完成任务”……前不久,大山深处,火箭军某基地某营一场训练结束,官兵征尘未洗就要进行任务转换。正当个别战士出现畏难情绪时,一堂以“勋表里的故事”为主题的教育微课适时展开,充分激发大家练兵备战、攻坚克难的热情。

与以往不同的是,台上5名微课主讲人都不是该营官兵,而是来自兄弟部队的技术骨干。他们结合当前阶段性任务特点,在任务一线用兵言兵语把故事讲好、把道理讲透,为大家更好履行使命增添了动力活力。

这是该基地着眼部队动散条件,探索区域协作教育机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效的生动一幕。

“动散条件下如何组织开展教育、提升教育质效,一直是老大难问题。”该基地领导告诉记者,基地部队类型多样,随着练兵备战任务不断拓展,以营连为单位跨区遂行任务已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教育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同步、场地难保障,特别是一些小散远点位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更难保证教育质效。

随着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探索创新。该基地党委一班人多次调研论证,决定紧贴部队长期动散等特点,探索灵活组教施教新模式。他们按照广泛参与、密切协商、优势互补、众筹共享、减负增效原则,整合任务方向军兵种单位打造区域教育协作中心,通过分区共建、多地共用、军地共育,形成教育一起抓、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享的格局,并将教育成果辐射到每个小散远任务点位。

一次,某营到陌生地域执行重要任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个别官兵思想有所波动。该营张教导员正思考如何教育引导时,区域教育协作中心的兄弟部队政治教员送来一堂量身定制的精品课。这次授课准备足、形式活、接地气,有效提振了官兵投入任务、建功战位的精神状态。

更令张教导员惊喜的是,与这堂课一起送来的,还有一份区域教育协作中心授课计划表,对任务期间开展教育进行了系统筹划。“备课数量做减法,教育质效做加法。”张教导员说,每名政治教员只需按分工承担自己负责的教育任务即可,更有利于集中精力备好课、打造精品课堂。

教育红利在协作共享中释放,取长补短在协作共享中实现。实践过程中,他们在本单位内部协作基础上,探索打破单位壁垒、汇聚优势资源,邀请友邻军兵种单位深度参与区域教育协作中心建设,积极把友邻单位的先进典型、优秀政治教员“请进来”与官兵面对面交流,安排官兵代表“走出去”参观见学、交流体验。通过扩大教育“朋友圈”,较好解决了教育资源匮乏、课堂缺乏活力等难题。

“解放战争天津战役打响后,我连奉命在护城河上架设浮桥,尽管河宽水寒,但连队先辈不惧牺牲,用身体架起一座打不烂、炸不断的‘人桥’,保证了突击部队快速通过,被上级授予‘三好连队’荣誉称号……”前段时间,在该基地某旅与陆军某旅开展的教育协作活动中,陆军某旅一个英雄连队指导员翟天琦手持连旗,与大家分享“三好连队”的故事,让现场官兵深受触动。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先进典型学习,用能打胜仗的实际行动书写新的荣光。

区域“联”起来,力量“融”起来,教育“活”起来。探索区域协作教育机制以来,该基地指导各级建起官兵思想动态库、教育内容资源库、精品教材教案库、优秀政治教员人才库,并动态更新完善数据,为任务部队开展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定期组织政治教员代表与参加教育协作的军兵种单位官兵交流研讨,围绕如何集中优势资源备课、增强教育效果、完善配套场所设施等方面,聚力破解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提升教育对备战打仗的贡献率。

众人拾柴火焰高。日前,该基地部队分散多地执行任务,广大官兵向战为战思想根基牢固,始终保持昂扬斗志,不断锤炼敢打必胜血性胆魄,保证了各方向任务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