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征兵难”到“参军热”的转变

——山东省军地扎实推进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刘卫华 徐 强 卢 军责任编辑:乔梦
2015-09-21 09:16

    6月上旬,山东淄博万杰医学院大学生在征兵主题条幅上签名,表达参军报国志向。牛长亮摄 

征兵工作打上“政府烙印”,才能突破障碍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政府有考核,对领导有要求

征兵是政府行为,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和真抓实干。山东省征兵工作正是打着“政府烙印”,才能不断突破障碍,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0年,因多重因素影响,“当兵冷、征兵难”现象在全国很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山东省也遭遇同样的难题。距新兵起运不到两周,全省合格兵员离征集任务还有较大缺口。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紧急召开征兵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要求:“凡是完不成征兵任务的单位,地市党委写出检讨报告,分管领导递交辞职报告……”会后,各级党政领导亲临一线再宣传、再发动,仅用7天时间,就将所缺兵员征满并按时送到部队。

虽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但“当兵冷、征兵难”该如何破解?一时间,从城镇到乡村,从高校到企业,一场场专题调研紧锣密鼓地展开,一条条对策建议汇聚到一起。翌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制定出台《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国防教育力度、建立优待金自然增长机制等多项措施,被国家民政部、总参谋部转发。政策对头,立竿见影。当年,山东全省征集大学生就超过万人。

对政府有考核,对领导有要求。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日渐成熟,成为征兵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以来,山东省各级各部门和行业系统先后出台有关征兵工作的文件700余份。去年,省委、省政府制定《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将征兵工作纳入各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成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政绩考评的参考依据。对此,各级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把征兵工作纳入考评体系,不仅明确了标准、带来了压力,更推动征兵工作步入法制轨道”。

今年,国家对征集大学生兵员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征兵工作无异于一场大考。为交出满意答卷,山东省委、省政府再度发声,在全省征兵工作会议上宣布:“今年是争创双拥模范城之年,要将征兵工作列为争创活动的重要指标。哪个地市任务完成得好,才能参评双拥模范城。”

闻令而动,各级动若风发。德州市驻军较少,国防教育缺少“活教材”。今年上半年,市政府专门拿出资金,配套完善了民兵训练基地相关设施,精心升级改造国防教育场馆,提高国防教育质量。此外,为增强军地合力抓好征兵工作的责任和动力,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德州市征兵工作考核实施办法》,将宣传发动、平时准备、兵员质量等内容分解打分,全市11个县区进行大考核、大排名,作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的一项成绩。“多征一个大学生,少征一个大学生,分数一下子就会拉开,”很多县区领导感叹:这样的考核考出了压力、考出了责任。

为完成大学生征集任务,济宁市征兵办也做了精心调研。军地工作人员发现,市内3个开发区高新企业密集、高等院校集中,高学历、高素质适龄青年人数众多,征集潜力巨大,但因未设立武装机构,对深入做好大学生征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随即,济宁军分区协调市委、市政府下发通知,指导3个开发区设立武装机构,并单独赋予征集任务,很快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征兵期间,3个开发区应征报名人数均超过任务数的2.5倍,大学生报名人数占到报名总数的三分之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