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训,如何破解“N”个难题?

——华东政法大学依托选培办向军训要综合效益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姜楠责任编辑:黄杨海
2015-09-13 23:11

“真是‘N’个没想到/威严的教官/嘹亮的口号/挺拔的身姿……军训成了青春的磨刀石/仿佛让我们一夜间长大了!”连日来,流传在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新生中的这首小诗,道出的不光是他们参加军训的喜悦,更是学校和家长的期盼。

又是一年大学军训时,一系列难题困扰着各高校:如何破解“教官荒”难题?如何创新军训内容?怎样使军训产生的效果变成恒温?……9月中旬,随着华东政法大学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军训进入高潮,一个个问号也随之被拉直。

作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华东政法大学近年结合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趋势,依托武警部队驻该校选培办,边实践边破解难题,向军训要综合效益,使军训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大众化活动,实现育人效益最大化,利国利校利学生,广受关注。

华东政法大学参训新生正在进行队列训练。 姬加威 摄

如何破解学生军训“教官荒”难题?

让国防生当教官

大学军训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军训需要教官,和大多数院校一样,华东政法大学也一度请部队承训,但因部队工作特殊,加之秋季新生入学又恰逢部队外出驻训,很难派出骨干。“教官荒”成了困扰不少高校的一个难题。

“规范师资队伍,让本校国防生担任教官。”该校反复论证后给出了这一答案。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该校充分发挥国防生队伍优势,成功探索出由在校国防生具体承训、武警部队干部帮训的新模式。“此举不光是单纯破解‘教官荒’难题,更体现为丰富大学生军训工作内涵,向军训要综合效益的共识和举措。”军地多家媒体和有关部门曾这样肯定他们的做法。

最能证明这一评价的是,“四会”“标杆”和“无缝对接”,成为华东政法大学破解学生军训“教官荒”难题的三个标志。

关键词一:“四会”

“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是一个合格教练员必须达到的要求。从2008年开始,华东政法大学在让国防生担任新生军训教官之前,都要在部队的指导下,经过严格的上岗前培训,对队列动作、教学法等有关内容进行学习和考核,使组训国防生100%达到“四会”。

关键词二:“学长标杆”

“我是你们的学长,也是你们的教官,请按我的标准做!”担任1545班教官的邵雷,第一天的开场白和队列示范,就让新生们刮目相看:“当之无愧的学长教官!”邵雷操场上是教官,一招一式不马虎;操场外是学长,把思想工作做到新生饭桌、宿舍。全班视他为“学长标杆”,训练热情高涨,29人无一掉队。

据该校对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近5年来,超过98%的国防生组训后,都成了新生眼中的“学长标杆”。

“新生参加军训后,以国防生教官为标杆,严格训练的同时,新生更愿意与和他们年龄相仿并有类似成长经历的‘学长教官’倾诉与沟通,使朋辈教育收效颇丰。”该校校长叶青对国防生教官信任满满。

关键词三:“无缝对接”

训练场是磨刀石。国防生以教官的身份,给新生做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发现和纠正军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中,我的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行政管理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进步明显。”担任六连连长的胡世伟道出了国防生教官的心声。

“国防生当教官,不仅实现了职业认同,更是军政训练的无缝对接!”按武警部队驻该校选培办主任王大胜的话说,从大学生到“准军人”、从受训者到施训者的角色转变,让国防生对军事指挥和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既提高了军政素养,又坚定了献身国防的信念,可谓一举多得。最令他感到自豪的是,该校近年每年都有一批国防生自愿分配到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边远艰苦地区任职。今年6月,全体毕业国防生集体递交了“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艰苦地区去”的申请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