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提醒:请选择最合适的降糖药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刘彦君责任编辑:胡骏
2015-09-29 07:55

作者简介:刘彦君主任,解放军第306医院内分泌科,全军糖尿病中心。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口服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类、格列奈类、胰岛素增敏剂和近几年新上市的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等。不同种类的降糖药各有特色,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其病情及身体其他方面的健康状态也各有不同,因此药物的选择一定要讲个体化,要用最适合自己的药物。降糖药各有优缺点不同种类的降糖药适应不同的人群,其副作用也各不相同。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降糖药。

格列喹酮

属于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物,其优点是很少引发低血糖,可用于轻度肾功能受损者和有蛋白尿者。因为格列喹酮是磺脲类降糖药中唯一主要不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只有5%经肾排出,95%都是从肝脏排泄。所以,有很多医生建议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患者可以使用格列喹酮。另外,对于血糖控制不满意有白蛋白尿者,只要空腹血糖不超过10mmol/L、血肌酐正常,给予格列喹酮治疗是很安全的,既不会加重肾病,也不容易发生低血糖。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可以使用格列喹酮,还需要考虑如下因素:一是体重由于格列喹酮能使体重增加,因此体重偏低或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较合适。二是餐后血糖如果患者餐后血糖高,可选用格列喹酮。三是胰岛素分泌情况治疗前要检测胰岛功能,如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尚可,就可以选用。作为一种降糖作用温和、安全性高的降糖药物,格列喹酮常常被推荐用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磺脲类降糖药降糖效果好,价格便宜,已有50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其缺点主要是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可以致残致死。不同的磺脲类药物以及不同的剂型引起低血糖反应的程度和频率有所不同,其中格列喹酮引起低血糖反应相对较少,其次是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但只要加强血糖监测,患者保持规律的饮食、运动和服药习惯,低血糖是可以避免的。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

该药通过减少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分解、血液中胰高血糖素肽水平升高以刺激胰岛素释放、抑制胰高血糖素而发挥降糖作用。这类药物降糖作用确切,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和增加体重,还有轻度的调脂降压作用,更适合用于肥胖合并血脂异常、有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这类药物同样可以应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减退的患者。

二甲双胍

这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线口服降糖药,降糖疗效确切,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价格较便宜,但不同厂家出产的差价很大,疗效和副作用发生率亦有不同。该药有减轻体重的作用,且不会引起低血糖,还能减轻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波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包括肾功能正常的老年患者。

拜糖平

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类,主要是通过抑制肠道的α-糖苷酶,从而抑制葡萄糖的吸收发挥降糖作用,主要是降低餐后血糖,对于空腹高血糖者降糖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对于主食以蛋白质、脂肪为主者,其降糖效果也不好。伏格列波糖与其有同样的特点。

使用降糖药要注意四个问题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服用降糖药,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其原因多种多样。患者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中注意以下问题。不要频繁更换药物一些磺脲类降糖药在体内有随时间延长药物作用逐渐增强的过程。一些患者不了解这一点,往往服用几天或十几天,见血糖、尿糖下降不满意,即急于换药。事实上,有些降糖药服至半个月甚至1个月时才达到最大的降糖效用。同类药物不要联合使用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量,未用到这个最大有效剂量,不要轻易认为某种药物无效。较合理的服药方法为:根据血糖逐渐调整服降糖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剂量,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要及时联合应用其他药物,但不要同时应用两种同类药物。患者调整用药时要咨询医生,不要自作主张。目前主张当一种降糖药物用到中等剂量尚不能良好控制高血糖时,就要开始联合两种甚至三种口服降糖药。如果用了两种口服降糖药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联合胰岛素治疗。

降糖药不是越贵越好药物的价格与其疗效并不成正比,不应以价格高低评价降糖效果。我们不应该说哪种药好,而应该看哪种降糖药更适合。因为对甲有效的药物,不一定对乙也有效,有时对乙不但无效,甚至有害。按体重年龄选降糖药对于重度肥胖者,应先降低体重,再根据血糖选用降糖药。患者年龄如小于70岁,首选双胍类药物为宜。糖尿病降糖治疗是长期的甚至终身的,患者不应自行停药或者减少用药量。如有特殊情况,要征求医生的意见。

糖尿病自检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检测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见血脂异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白蛋白排泄量,放免或酶联方法

可灵敏地检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轻度升高。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空腹血糖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诊断糖尿病后要进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体可呈阳性。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

2.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血清胰岛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