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提醒:关注儿童健康的7个关键点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左天宇,刘超凡,郭光辉,白晶,刘文成责任编辑:胡骏
2016-06-02 08:29

作者简介:左天宇,刘超凡,郭光辉,白晶,刘文成,解放军第306医院,品牌质量管理办公室。

儿童护理

合适的护理是保证宝宝健康成长的基础,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家长悉心的呵护:(1)居室环境。阳光充足,通气良好,室温达18~24℃,湿度55%~60%。对新生儿建议母婴同室,便于母亲哺乳和照顾宝宝,患病的人不应进入婴儿居室;(2)衣着(尿布)。应选择色浅、柔软的纯棉衣物,宽松少接缝,便于穿脱。存放新生儿衣物的衣柜内不易放樟脑丸,以免发生新生儿溶血。另外,婴儿最好穿连衣裤或背带裤,不用松紧带裤子,以利于胸部发育。

儿童营养

充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生长发育及健康的先决条件,家长和家里帮助带宝宝的大人必须及时学习有关母乳喂养、断奶期婴儿辅食添加、幼儿期正确的饮食喂养、学前及学龄期儿童的膳食安排等内容,以便更好地养育宝宝。

儿童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是国家根据小儿的免疫特点和传染病流行情况而制定的计划免疫程序,目的是提高人群对传染病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按计划及时完成免疫接种。(1)卡介苗:接种后2周左右接种部位可出现红肿,8~12周后结痂。若化脓,可至医院处理。(2)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有极少数的婴儿会发生腹泻,可不治疗,多数会自愈。(3)百白破疫苗:接种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有的幼儿会出现低热、疲倦等,偶可见过敏性皮疹、血管性水肿,严重情况请去医院处理。(4)麻疹疫苗:有的幼儿会在6~10日内出现轻微的麻疹,建议至医院处理。(5)乙肝疫苗:很少有不良反应,个别人有发热或局部疼痛,不必处理。

儿童心理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的定义是: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满状态。所以,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1、习惯的培养:(1)睡眠习惯:①应从小培养儿童有规律的睡眠习惯;②儿童房应该安静、光线柔和,睡眠避免过度兴奋;③应该有相对固定的作息时间;④婴儿可利用固定乐曲催眠,不拍、不摇、不抱,不要用母乳催眠;⑤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⑥培养独自睡眠习惯。(2)进食习惯:①按时添加辅食;②按需喂食,不强行喂食;③培养定时、定位、自己用餐;④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⑤饭前洗手;⑥注意培养用餐礼貌。(3)排便习惯:目前对待大小便的训练观点不同,我们国家偏向及早训练,而西方国家偏向顺其自然,但是用尿布和尿不湿不会影响儿童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培养。(4)卫生习惯:定时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裤,不随地大小便。3岁以后培养幼儿自己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食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另外,幼儿应养成不喝生水、不在地上捡东西吃、不吃未洗的瓜果、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

2、社会适应性的培养:(1)独立能力:如自行进食、控制大小便、独自睡觉、自己穿衣等。(2)控制情绪:幼儿常因要求得不到满足,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发脾气,或发生侵犯行为,此时大人应善加引导,而不能简单的制止或训斥。(3)意志:在日常生活、游戏或学习中有意识的培养儿童克服困难的意志,增强宝贝自觉、坚持、果断和自制的能力。(4)社交能力:从小给予儿童积极愉快的感受,如喂奶时不断抚摸孩子;与孩子对视微笑说话;抱孩子,和他们说话、唱歌,常与宝宝做游戏、讲故事;注意培养儿童之间的互助友爱,鼓励孩子帮助朋友,倡导善良的品格。(5)创造能力:启发式的向儿童提问,引导儿童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可以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游戏、讲故事、绘画、听音乐、表演等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父母和家庭对儿童心理健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与小儿的亲密程度等会影响儿童的个性形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与父母建立相依感情的儿童,日后会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父母对婴儿的咿呀学语作出及时应答可促进儿童的语言和社会性应答能力的发展;婴儿期与母亲接触密切的儿童,其语言和智能发育较好。父母采取民主方式教育的儿童善于与人交往,机灵、大胆而有分析思考能力;反之,如父母经常打骂儿童,则儿童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他们的戒备心理往往使他们对他人的行为和意图产生误解。父母过于溺爱的儿童缺乏独立性、任性,且情绪不稳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提高自身的素质,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教育儿童。

儿童定期健康检查

宝宝出生后应按时体格检查,6个月以内每个月一次,7~12个月则2~3个月一次,2岁和3岁每六个月一次,3岁以上每年一次。

儿童体育锻炼注意事项

1、户外活动:一年四季均应有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增加儿童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接受日光直接照射还能预防佝偻病。婴儿户外活动由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逐渐延长到1~2小时;年长儿除恶劣天气,鼓励多在户外玩耍。

2、皮肤锻炼:(1)婴儿可进行皮肤按摩,按摩时可用少量的婴儿油,在其面部、胸部、腹部、背部及四肢有规律的轻柔捏握,每次15分钟以上,可以刺激皮肤,有益于循环、呼吸、消化功能及肢体肌肉的放松与活动;同时,也是父母与婴儿之间很好的感情交流方式。(2)温水浴:可提高皮肤适应冷热变化的能力,还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食欲,冬季注意保暖。(3)擦浴:适用于7~8个月以后的婴儿。(4)淋浴:适用3岁以上的儿童,每日一次,每次20~40秒,水温35~36℃,浴后用干毛巾擦至全身皮肤微红,待儿童适应后,可逐渐将水温调至26~28℃。

3、体育锻炼:婴儿有被动操和主动操,幼儿体操,由成人帮助完成;3岁后儿童可学习广播操,年长儿可进行各种球类、舞蹈、跳绳等体育锻炼。鼓励婴幼儿进行各种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儿童意外事故预防

儿童意外伤害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可以预防。

1、窒息与异物吸入:3个月以内的婴儿应防止被褥、母亲的身体、吐出的奶液等造成的窒息;较大婴儿应防止食物、果核、果冻、纽扣、硬币等的异物吸入。

2、中毒:保证儿童食物的清洁卫生,避免食用有毒的食物,药物应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儿童内服与外用药应分开存放,防止误用造成伤害。

3、外伤:婴幼儿居室的窗户、楼梯、阳台、睡床等均应有防护栏,防止高处跌落;妥善放置沸水、高温的油和汤等,以免烫伤;教育儿童不可随意玩火柴、煤气等危险物品;室内电器、电源应有防止触电的安全装置。

4、溺水与交通事故:教育儿童不可独自或与小朋友去无安全措施的江河、池塘玩水,父母以身作则,教育儿童遵守交通规则。

5、教会孩子自救:如发生火灾打119,遭受外来人打110,意外伤害打120。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