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医院王文浩:28年精心守护,为颅脑患者撑起一片晴空

来源: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作者:刘永瑜责任编辑:马依
2016-07-28 16:12

6次上手术台,只为一个年轻的生命

今年5月,对于漳州南靖的黄元庆(化名)来说,既是悲催的,又是幸运的。说悲催,是因为在5月3日这一天,他骑摩托车在途经一处山路拐弯处时,由于车速太快,摔进山谷,头部严重受伤,命悬一线。幸运的是,他被路人发现,并及时送到了解放军第175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文浩带领专家团队,先后6次登上手术台,把他从阎王殿里拉了回来,并且术后恢复良好。

当黄元庆被送到医院的时候,情况已十分不妙:深度昏迷、呼吸微弱、瞳孔散大,CT显示左右脑“两半球”均为撞击伤,左颅硬膜下出血。王文浩带领助手迅速为他进行了开颅手术,引出血水80ml多,有效解除了颅压。三小时后,右颅内出现出血现象,王文浩带领手术组二上手术台。随后又发现,患者出现小脑水肿,王文浩继续实施开颅减压手术。脑积水、颅骨修复……王文浩先后为了该患者6次登上手术台,与死神“掰手腕”,一步步地让患者醒了过来。两个月后,黄元庆康复出院,并实现了顺利行走。

一次手术28小时,他也是“蛮拼的”

“从医20多年来,你最长的一次手术是多长时间?”采访中,记者好奇地问出了心中的问题。“28小时40分!”王文浩记得格外清楚。

去年9月,一位异常消瘦、神情憔悴的女性患者慕名找到王文浩,她这两年被头疼折磨的痛不欲生,经常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经磁共振检查,王文浩综合各种情况,确诊为小脑后部位血管母细胞瘤。这种病症的图像表现极为繁杂,经常是动脉与静脉混成一团,血管又极细,就像一个烂毛线团缠绕在一起。

手术中,这数十条血管必须一一分清,先剪除动脉、再剪除静脉。一旦先剪了静脉,就会引起大出血。手术中观察、判断是关键,如果判断不准就得先进行动脉夹闭,判断清楚后才能逐条剪除。

“28小时40分!”王文浩带领手术组,为患者摘除了一个小老鼠大小的母细胞瘤,并将周边的“结节”打扫清楚。手术下来,他的手指、胳膊、腰部、脖子全都是麻木的,但为了患者的健康,再苦再累,他都无怨无悔。

40分钟的“另辟蹊径”,他让战士免受开颅之苦

去年4月,在参加门诊例行值班时,王文浩接诊了一名又瘦又黑的战士。原来,这名战士患头晕头疼已经一年多了,虽然药没少吃,但病情一直未见好转。经过耐心询问后,王文浩发现胡某还伴有恶心、视力下降等症状。于是,王文浩建议胡某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证实为脑垂体腺瘤。按照常规,要切除脑垂体腺瘤需进行开颅手术,创面大、恢复慢。

针对患者的这一情况,王文浩最后决定采用先进的微创技术治疗,其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但难度是手术操作要求高。经过一番精心准备,由王文浩亲自主持手术,术中经鼻蝶对脑垂体腺瘤进行了成功摘除,仅用时40分钟。

术后经多次复查,表明胡某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

【名医简介】

王文浩,解放军第175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原南京军区神经外科中心主任。他是原南京军区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从医28年来,在脑垂体瘤、听神经瘤、脑室脑膜瘤及颅底脑膜瘤、脑室腹腔分流术、脑脓肿穿刺引流术及全切术、各种脑肿瘤及脑血管疾病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脑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的DSA引导下导管介入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为颅脑患者撑起了一片明朗的天空。他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0余篇,多次被上级表彰为“百佳科主任”和“优秀党支部书记”。

从医感悟:唯有对生命始终怀敬畏之情,才能履行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