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中锻造出民兵抢险突击队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孙绍建 梁永 韦龙林责任编辑:李文慧
2017-08-14 14:30

 

8月11日,正在抗震救灾的松潘县民兵来到漳扎镇沙坝村,为71岁老人张玉秀送去生活用品。韦龙林摄

截至8月12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地震共造成24人死亡,525人受伤。突如其来的灾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也检验着省军区系统和民兵的应急救援能力。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军区立即启动应急动员机制,在震后半小时下达应急动员令。处在重灾区的九寨沟县民兵在震后一小时展开救援。

首批动员的阿坝州红原、松潘、若尔盖人武部,绵阳市平武县人武部,广元市青川县人武部,连夜集结500余名民兵,迅速向灾区开进。有的民兵开着私家车,有的民兵骑着摩托车,争先恐后踏上救援征程。

在汶川、芦山地震中,四川省军区和民兵积累了丰富经验。他们不断完善应急动员机制,先后制订完善了《民兵紧急动员预案》《民兵运输保障实施细则》等23个预案,并依案进行专门演练,为第一时间快速反应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是地震灾区摔打成长起来的队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在前往灾区的路上,四川省军区政委冷志义高声鼓舞官兵和民兵士气。

在九寨沟救灾现场,特种救援车辆疾驰而至,民兵医疗防疫分队、道桥抢修分队有序展开救援。四川省军区司令员姜永申在8月9日凌晨4点赶赴救灾一线指挥,由于军地密切配合,整个救灾行动顺畅高效。

这一成效背后,有件令省军区各级指挥员难忘的事。芦山抗震救灾中,一支支民兵队伍动若风发抵达灾区,但“中军帐”却出现“尴尬”:因通信手段滞后,指挥部不能及时掌握部队位置,有的参谋不会利用网络指挥系统。

“中军帐”建设慢一步,战斗力就会落下一大截!近年来,该省军区多次组织军师团三级首长集中轮训,安排各人武部主官参加上级培训,提高应急救援指挥能力。同时,该省建立军地联席机制,理顺了指挥管理体制。

高效的指挥体制为救援提速。截至8月12日,该省军区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1061人,疏散群众4100余人,搜救抢运伤员69人,架设帐篷248顶,抢通道路58公里,卸载物资190余吨,受到灾区干部群众称赞。

救援不仅需要速度,更需要专业力量。在抗震救灾中成长起来的资阳军分区救援分队、成都警备区应急救援大队,根据建筑物倒塌情况,准确分析人员幸存的可能性,有效实施搜救。民兵发挥人熟、地熟、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关键时刻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8月9日,广元市青川县上寺寨一名妇女的腿被一块巨大的水泥板压住,10多人也没能抬动。根据救援经验,带队的人武部部长杨继龙指挥民兵采取“多点支撑、均匀受力”的办法,用石头和撬棍一点一点撑起水泥板,再平移搬开,终于保住了这位妇女的腿。

地震后,不少地区交通、通信和供水、供电完全中断,给救灾增加了很大难度。省军区根据民兵专业分队的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组成运输、医疗、防疫、机械、通信、电力抢修等多个应急分队。这次救援行动中,80%的民兵都参加过汶川、芦山抗震救灾任务,并能熟练使用抗震救灾专用器材。

近年来,四川省军区着力在人员编组、装备保障、专业训练等方面建强民兵队伍。芦山地震后,该省在各市组建了民兵应急营,各县建立了民兵应急连,在重点乡镇组建民兵独立排,让民兵应急分队成为抢险救灾的突击队,并多次出色完成了任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