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人武部帮扶茅坪乡脱贫,四年后......

—江苏省海门市人武部对口帮建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的新闻调查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洪波 施海东 本报特约通讯员 韩晓晶责任编辑:杨帆
2017-11-07 16:29

精准扶贫,一定要扶到百姓心窝;精准脱贫,一定要让群众看得见未来

坝上村的吴云月老人的房子旁原本是破败不堪的牛栏、厕所。海门市人武部扶贫队驻村后,老人家积极响应新政新规,带头拆除牛栏等。不仅如此,她还参与推出的旅游项目“红军的一天”,将自家房屋开辟为景点,通过旅游项目逐渐增收,实现脱贫。

短短一年时间,吴云月就甩掉了贫困帽,被评为村里的“最美脱贫户”。今年10月,海门市人武部回访坝上村时,正在农田里忙活的吴云月春风满面:“没有去过海门,但听到海门两个字就亲切,茅坪今天发展这么好,那么多贫困户挣了钱,海门人一直在帮忙呢。”

“老百姓过日子就像爬山,有人拉一把,就不那么累了,但山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爬。”神山村的烈士家属彭夏英曾经也是贫困户,如今靠着政策红利、旅游商机,年收入飞涨到10万元。“我丈夫打工时摔伤了,不能做重活,以前家里靠种田过日子,有两个儿子要养,经常入不敷出。政府每年会扶持我们,但我心里想,总不能让政府养一辈子吧,脱贫还是要靠自己。”彭夏英的话生动朴实。

与海门市人武部对接后,茅坪乡吸收了先进理念,开始在山里兴办果园经济。人武部积极帮助协调,助力山山岭岭种满黄桃。

茅坪缺少果树专家,缺乏种植培管技术,人武部便协调海门农林局,邀请优秀的农技专家进驻山区指导。黄桃成熟销往哪里?农户利益如何分配?海门市人武部又与茅坪乡党政干部一起研究,推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和贫困户”的经营模式,确保农户、贫困户和村集体都能轻松坐享土地租金、分红股金、务工佣金。彭夏英正是赶上了这一波红利,又靠着兴办农家乐,出售山货和手工艺品,钱袋子日渐鼓起来。谈及海门,她笑言,那可是自家人。

茅坪乡的“海门山地人家”,位于茅坪乡八角楼景区附近,这是由海门市人武部出谋划策,建起的集特色民宿、红色旅游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区。村民刘秀峰就是跟着“海门思路”搞起接待游客搞农家乐的,第一年就挣了五六万元,一家老小乐开了花。龙玉白是“海门山地人家”第四栋楼的居民,乘着“红色旅游”的东风,每年收入近10万元。性格直爽的她说:“今年夏天的生意非常好,年收入一定超十万,海门人教会了我们怎么致富,茅坪父老乡亲从内心深处感谢。”

只有让年轻一代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贫瘠的山乡才有希望被下一代改变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强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甘于贫困。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只有让茅坪乡年轻一代学习更多文化知识,贫瘠的山乡才有希望被下一代改变。”海门市人武部政委孙泉疆说。从去年上半年开始,人武部创新援建方式,与海门市委、市政府协调后,成立海门市茅坪红色教育基金会、宁冈希望小学改造项目等扶贫扶智工作,收获较好的效果。

海门市茅坪红色教育基金会是海门援建茅坪第二期项目中的重要一项,由海门捐资,对每年茅坪走出的大学生和在校优秀生、特困生进行奖励和资助,对困难留守儿童进行救助。去年夏天,马源村寿岭组村民马远明的孩子马建文考上了大学,全家正在为学费和生活费担忧时,4000元的教育扶贫资金送到了马远明家。马建文感动地说:“毕业后我要做一名教师,帮助更多的家乡孩子走出大山!”

宁冈希望小学是全国模范希望小学。贫困的山乡,一度让年轻一代对家乡失去希望,外出打工的山民把孩子也带出茅坪,生源的逐渐流失,令宁冈希望小学的发展陷入尴尬的境地。

海门市人武部的援建主力军抵达,重新为学校带来了生机。“学校的教室改造了,塑胶跑道和篮球场建好了,学习环境一改善,回到茅坪小学读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宁冈希望小学的校长刘晓光开心地说。

犹记得2013年冬天,领命帮扶茅坪的时候,海门市人武部领导就立下决心:一定要从源头上把贫根揪掉,让老区人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一晃多年,今年2月,井冈山宣布全面脱贫,人武官兵终于等到了丰收。“茅坪虽已摘掉了穷帽子,但并不代表我们的工作就此结束,茅坪乡亲们在全面迈向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还愿与之同行。”孙泉疆说。

上图摄影:施海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