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兵:我是村民致富带头人,千难万险都不畏惧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勇 等责任编辑:杨帆
2017-11-08 02:12

脱贫攻坚战到了决战决胜阶段。在这个特殊战场上,活跃着千千万万退伍军人的身影。虽然卸下了戎装,但他们不忘爱民为民的本色,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聆听退伍军人安波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心路历程

■刘 勇 解放军报记者 朱宏博 左庆莹

安波(左二)带领村民进行乡村道路硬化施工。刘勇

写在前面

脱贫攻坚战到了决战决胜阶段。在这个特殊战场上,活跃着千千万万退伍军人的身影。虽然卸下了戎装,但他们不忘爱民为民的本色,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略,令他们备受鼓舞,展望新时代,他们斗志昂扬,愈战愈勇。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党支部书记安波,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民兵致富带头人,聆听他娓娓道来,我们感受到了一名老兵不忘初心、回馈家乡父老的拳拳赤子之心。

我叫安波,现任重庆市黔江区中塘乡迎新村党支部书记。我们村以前很穷,是国家级贫困村。

11月1日,区人武部政委何德顺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我打开一看,是国务院扶贫办宣布的全国第二批2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的消息,其中就有黔江区。

当时,大伙儿正在地里摘辣椒,听到这个消息都特别激动。我站在高高的山坡上四下望去,只见村里水泥路纵横交错,脆红李占满了沟沟壑壑,乡亲们崭新的小楼房掩映在绿树间……不由得心生感慨:天还是那块天,水还是那片水,以前人们口中的穷山恶水,现在被夸作山清水秀,中间的改变,可不就是人为的力量?

说实话,如果不当这个村党支部书记,我个人的日子要比现在还红火、还优哉。闲下来的时候,媳妇常问我,你到底图的啥?思来想去,答案应该就是那句歌词:“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

我们村一共有3663亩土地,耕地面积2014亩,人均不到0.8亩。多少年来,村民们都把土地当命根子,“一碗泥土一碗饭”的思想根深蒂固,巴掌大的鸡窝地都有名有姓。

我是1995年退伍回到村里的,那时血气方刚,敢闯敢拼,不愿像老一辈那样死守在地里刨食。我跑过运输,干过装修,还到湖北包地种过黄烟,个人腰包鼓了,买了房,有了车,生活水平超过了大多数村民。

2013年3月,村里的老主任向国勇找到我,问我愿不愿意到村委班子里干。我想,既然村里信任我,那就干干试试。当了几个月计生专干,啃下了一些硬骨头,村里几位干部觉得我还是块料,就在当年10月推选我担任党支部书记。

上任那天,我向全村人保证:你们过不上好日子,这个党支部书记我就不干了。立个保证就是浪费一口吐沫那么简单,但要兑现可不易。村里群众没别的资源,只有手里那一点地,所以我的工作思路很明确,就是立足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带领他们“从土里刨金子”。

第一个项目,是发展脆红李。起初有几户村民不懂嫁接,也不会疏间种植,一亩地种得不留一点空隙。结果不但效益差,规模也搞不大。我就和村干部商量,带头流转土地,先把规模搞上去。后来,我们又取得上级政府的支持,开技术培训班,与企业签订保底销售合同。就这样,脆红李产业很快就发展起来了。3年下来,我们共种植1500多亩,700多亩已经挂果见效益。今年,质量最好的果能卖到10元一斤,有6户村民光卖脆红李就收入3万多元。

刚开始,好多村民们不晓得流转土地使用率高的优势,我就告诉他们,流转土地只是经营权转让,承包权还在个人手里,除了拿租赁土地费,还可以到产业园务工,像城里工人一样上班拿工资。最终,一些村民想通了,在土地流转合同书上摁下了手印。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就有了动力,我们又加紧步伐发展了300亩辣椒种植,流转800多亩土地加入乡政府引进的“花雨谷”生态观光园。如今,我们村产业覆盖户达80%,开发龙头企业1个,专业合作社3个,种养大户达到32户,到2016年底,年人均收入达到6385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