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礼与铭刻在生命中的“红瑶印记”

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作者:李晨责任编辑:李晨
2017-12-27 10:58
(一)
1996年,何方礼与红瑶女童在一起。
 

“小小绣花针呀,你为什么不能变成笔尖尖?圆圆绣花绷呀,你为什么不能变成书本本?腰间竹饭包呀,你为什么不能变成书包包……”这曲回荡在大瑶山山间的《赶山谣》,是红瑶女孩们渴望读书的真实心声。

由于祖祖辈辈奉行“狗不耕田,女不读书”的陋习,一代代红瑶女孩的未来被隔绝在这深山中。

1993年春,入伍刚半年的何方礼第一次走进瑶山,被一位打着赤脚、捧着竹篓的小姑娘挡住了去路。“叔叔,你买了我的杨梅我就可以读书了!”女孩充满期盼的眼神震撼了何方礼的心。此后,他坚持把每月21元的津贴分作3份,8元寄给妹妹当学费,8元寄给红瑶女童班的女孩,5元留给自己。

然而,要从根本上改变“女不读书”的观念谈何容易?红瑶女童班因经费不足一度停办,女孩们也因为种种困难被迫辍学……

为了将一个个黯然跨出校门的脚步重新拉回课堂,何方礼努力学习瑶话,打酒买肉与红瑶老乡们一起喝“同肝酒”、定“酒约”、打“老同”,劝说他们把女儿送回学校。

在一次去寨子的路上,何方礼遇到了当地罕见的大雪,10多里的山路愣是走了5个多小时。当他满身泥泞站在老乡家门口,老乡们无不感动——一个外乡人为了自家孩子读书这样劳神费心,我们决不能辜负!

“要有一时一地做一件好事的热情,更要有一生一世做好一件事情的恒心。”20多年来,何方礼节衣缩食积攒下10多万元扶贫助学,吸引各界捐资300多万。红瑶女孩念了书,识了字,找到了改变贫穷愚昧面貌的路,也坚定了依靠知识走出大山的信念……

何方礼,不只为红瑶女童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新生。

那年刚满7岁的凤桂鲜,是全国第一个女童班的学生,也是县里有史以来第一批上学的女童。她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担任了女童班班主任,成为全县历史上第一个红瑶女教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带的女童班里已经有10多名女童考上了大学……

陈英花是第二届红瑶女童班的学生,如今的她已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在前往白云乡中心小学的路上,她手里的iphone电话响个不停,原来是合作方在和她落实合同细节。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望着第十一届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的孩子们,陈英花感慨:“念了书才知道,‘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句话,真的可以实现……”

第十一届武警红瑶春蕾女童班坐满了身穿各色民族服饰的女孩,她们中不仅有红瑶女童,还有苗族、侗族、壮族、板瑶族……不同于20多年前女童们的腼腆羞涩,现在的女孩们会主动与你礼貌问好,与你一起用自拍软件拍照、扮鬼脸,还会在你耳边悄悄说“姐姐,以后我也要去北京上大学!”

从第一位女军人到第一位女商人,从第一位女医生到第一位女教师,当年的红瑶女童每一个最初的梦想都被善待,尊重知识成为她们改变人生轨迹的关键力量,观念改变也让红瑶族乡亲们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