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关键时刻来临 你选择“断后”还是“拖后”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云龙责任编辑:李晨
2017-04-27 03:05

敢喊一声“我断后”

■李云龙

把“表态好”与“表率好”一致起来,敢于“断后”,决不落后,在“断后”中树起好样子

清明时节,我再次来到上饶集中营纪念馆,凭吊在那次暴动中英勇牺牲的王传馥、钟袁平两位烈士。因为他俩的英勇“断后”,24名勇士得以成功冲出牢笼,创造了“监狱斗争史奇迹”。

1942年春,日军发动浙赣战役,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的将士们,预感到一场针对共产党人的秘密屠杀即将发生。宁可战斗而死,绝不坐以待毙。5月25日下午,他们趁警戒力量薄弱之机,夺取敌人枪支、打开牢门,一举冲了出去。面对随后追赶而来的敌人,王传馥、钟袁平齐声高喊“大家快冲,我们断后”。在他俩的掩护下,战友们成功进入武夷山游击区,回到革命队伍之中。但负责“断后”的王传馥、钟袁平不幸负伤被俘,惨遭敌人杀害。

断后,泛指军事行动中负责后卫掩护,其作用重要,但也往往与牺牲相连。王传馥、钟袁平烈士不是不知道,越狱暴动越冲在前边越容易成功,越在后边尤其“断后”,危险越大、牺牲概率越高。可他们为什么敢喊“我断后”、敢于“断后”?答案在集中营狱友身上可以找到。一位是新四军敌工科科长陈子谷,来自泰国华侨家庭。在新四军领不到给养、生活极其困厄之时,他把从泰国祖父那里分得的20万元遗产全部捐出,解新四军的燃眉之急,叶挺军长亲笔书写“富贵于我如浮云”条幅相赠。再一位是新四军三支队政治干事张一阳,我党早期领导人张太雷的儿子。只有18岁的他重病在身,敌人一手拿着治病的特效药,一手拿着“悔过书”,只要他在上面签名就能得到救命的药,可他始终大义凛然不为所动,直至被活活折磨而死。为了理想信念不惜财、不怕死,这就是上饶集中营将士们的精神底色,也是王、钟两位烈士敢于“断后”的底气和勇气。

当下正在进行的“脖子以下”改革,同样需要有一批人敢喊“我断后”。这方面,不少党员干部做得很好,表示有位置坚决干好、换位置尽快适应、无位置坚决服从,做到了阵痛之中保持坚忍,震荡之中保持定力,得失纠结之中保持豁达;但也有人吞吞吐吐,推三阻四,不敢喊、更不敢“断后”。其原因就是过多为“后路”纠结、为“后院”分心,有的甚至只要组织关心、不要组织纪律,只要组织照顾、不守组织规矩,非但不能“断后”,反而“拖后”。

“我断后”,就是要唤醒党员意识。战争年代,党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和平时期,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人民的名义》中的老检察长陈岩石说,战争年代,只有党员才有资格扛炸药包,党员是随时准备牺牲的啊。在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当口,作为党员就应该好好想一想当初入党是怎么宣誓的,现在“两学一做”是怎么承诺的,敢于亮开嗓子喊一声:我是党员我“断后”!

“我断后”,就是要强化“大我”责任。“大我”责任不强,主要是“小我”利益作祟。一些同志对待组织安排有想法,服从大局不自觉,主要是算个人得失“小账”多、算军队建设“大账”少;算个人进退“眼前账”多、算强军兴军“长远账”少。“小账”“眼前账”越算越头昏脑涨,“大账”“长远账”越算心里越亮堂。当前,只有剔除私心杂念、冲破利益羁绊,冲出“小我”漩涡,才能扛起“断后”之责,终成“大我”宏业。

“我断后”,就是要做到“看我的”。我军有一个光荣传统,冲锋的关键时刻,指挥员总是说“看我的”,身先士卒、模范带头。和平时期也一样,凡是要求群众做的,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做得更好,以行动作示范、用引领作号角,才会上下同心,有令即行、闻号而动。“观操守在利害时”。党员干部在改革中应该勇于自我革命,只要是改革需要的决不讲价钱、决不打折扣,只要是改革决定的决不搞变通,把“表态好”与“表率好”一致起来,敢于“断后”,决不落后,在“断后”中树起好样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