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易学习"不再"难进步" 仅靠少数伯乐还不够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匡 吉责任编辑:李晨
2017-05-22 02:04

易学习是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人物,他心系群众、踏实肯干,但由于没有“政治资源”,工作多年职务一直原地踏步。幸运的是,后来他遇到了沙瑞金这样的好领导,终于才尽其用。现实中肯定也有像“易学习”这样的干部,如何让“易学习”不再“难进步”,值得我们关注。

“易学习”这样的干部其本质是“老实人”。他们的最大特点是“会干事”、不“会来事”,所以不容易与领导亲近,难以进入领导视线。同时,因为不跑不要、不找不送,不“站队”、不“跟人”,也往往被领导误认为“对进步没兴趣”。

这两种情况应该说都不是问题。领导对干部不熟悉没关系,可以看其工作实绩,可以调查群众,还可以通过职能部门考察;干部对“进步”有无兴趣,可以与其谈话交流,还可以对其身边人进行了解等。其实,这些都不过是个别人选用干部时的借口,真正的原因还是奉行“不熟不选”“不亲不用”那一套。

这是一个历史糟粕,其本质是任人唯亲。唐朝有个宰相叫崔甫,当宰相不到200天,选用的800名官员大多沾亲带故,当唐德宗质问他时,他说如果是我从来不认识的人,怎能看出他的德才而选用他呢?理由冠冕堂皇,但只要轻轻一戳,就能戳个大窟窿,露出私心私欲来。

曾经有段时间,我们个别领导干部选人用人也如此,嘴上说的是出于“了解”“熟悉”,实际上不过是另有盘算——安排“自己人”。退一步说,即使不是另有盘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局限。古人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我们“了解”和“熟悉”之外,怎知没有更能更强的人?当年刘邦对弃项羽投奔而来的韩信等何曾了解?但他“广纳贤良”,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使这些人为其夺得天下立下不世之功。可以想像,如果刘邦固执地只用他“了解”的人,用热衷于“拜码头”“挖门子”的人,还能上演“四面楚歌”这出大戏吗?

老实人身上有一种可贵品质,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忠诚可靠。他们服从党的领导,执行党的决议,献身党的事业,对党忠心耿耿没有二心。二是遵纪守法。一切都在法规纪律范围内活动,严格按照党纪国法要求自己,不做违法乱纪的事。三是刻苦肯干。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多少力出多少力,有多大的能尽多大的能,正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四是廉洁奉公。干工作不为个人目的,不该要的绝不要,不该拿的绝不拿,保持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五是团结协作。他们不会轻易与人争高低,也不会耍奸卖滑争功诿过,是大家最容易团结协作的对象,等等。如果这样的人还觉得不适合重用那该用什么人呢?我们不要把老实人理解成“懦弱无用”的人,相反,老实人恰恰是干事创业的顶梁柱,选拔任用干部,坚持用老实人就用对了人。让老实人用当其时、用当其位,是清醒之为、明智之举,见证的是党性原则,体现的是道德良心。

让“易学习”式的干部顺利成长、正常进步,仅靠少数领导干部当“伯乐”显然是不够的,必须发挥党管干部的组织功能,防止个人说了算。而作为上级党组织,也不光看哪个该用的干部用了,还应看哪个该用的干部没有用起来。要把用干部当成一面镜子,映照相关责任人的政治品质和思想作风。只有坚持问责追责,才能形成倒逼机制,才能真正形成鲜明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