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穿上军装,拥抱国防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唐鑫阳责任编辑:杨红
2016-03-01 10:20

对于军人的印象,应该是一面红旗、一把钢枪、一身戎装,保家卫国、驻守远疆。一直以来怀着敬意,却由于曾经个人体能素质着实差,总感觉闪耀的军徽后又透着一股让我敬而远之的力量。

国庆六十周年阅兵,强大的国防和现代化军队让我倍感震撼。或许就在那时,献身国防的梦想,第一次在心底深种萌蘖。

高考后的一天,耕耘在教育一线的父亲淡然却又笃定地说了一句:“不如把提前批次招生也参考下吧。”父命难违,即使他言语之间是这般淡然随意,我也仍能感受到他内心对儿子的期待——他希望我走这样一条路。

直到高考录取结果公布前的最后一刻,我都没真正想过会有这么一条在之前看来算是规划外的人生道路。那时,我的心仍在“985”和“211”的名录中徘徊着……

尘埃落定——国防生,我成了全班第一个被大学抓了“壮丁”的人。便也是在那一刻,我意识到未来的一切都将不同了。

不觉得自己是那个多少有一技之长的能人,勉强算是在人生路上精耕细作、低头苦干的人。在进入大学的最初,一度陷入一种惶恐:国防生资格复查种种;新训疲劳、身体乏力、协调性跟不上;来自各地战友的多才多艺;再加上第一次真正远离乡土带来的无尽乡愁……这些以前少有的压力,让人自卑又无奈。

好在军营真的似一个大家庭,尚在军营外的国防生群体,在这环境的熏陶下依然充满温暖。干事找我谈心,新训连长十分体贴,往来熟络后称作“二师兄”的国防生兄弟,也在第一次见面时就伸出援手——那时,我正体检显示转氨酶偏高,处在家人千里外、心急如焚的状态。

大学一二年级,是在虎溪校区这个宁静花园里成长。也是在这里,我真正地认识、了解并完整地融入了国防生这个群体。历经新生军训以及老生的“加训”,算是褪去了稚气;第一次参与校级挑战赛,并且过关斩将,在百余队伍中夺魁拿下那一座名为“风华正茂”的奖杯。那一刻,我是自豪的,我和我的兄弟们,我们都是自豪的!对于集体荣誉的认识,然后维护,在这里或许比大学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来得强烈。这也着实印证了选培办干事的教诲:见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

当走上歌乐山暑期集训基地,舞台更大了,挑战也随之而来。到了大海便知山与溪的波澜不阔,高校国防生竞比一流,其中过程五味杂陈、让人思考。对手亦是战友的飒爽英姿让我们找到新的目标,也会在某些方面自愧不如。归结起来,是希望自己和身边的兄弟能更早靠近真实应有的符合当代需求的国防生形象。

不能否认,在这两载成长的岁月间,在奋斗的日夜后,在某一刻莫名的感动下,我逐渐接受、认同了这样一个身份,也感觉这已变成自己一种无法替代的生活。

荏苒。进入大三,成为别人眼里的老生,有时也会感叹自己蹉跎了韶光岁月。对于国防生,有来自各方的不同声音,褒贬不一。总有些刺耳的,也感激那些理解和支持。在经历了最初偏执的热爱,到中途面对质疑所带来的自我否定,再到现在终于能够坦然接受外界的评价和定位,然后依旧前行。客观地说,国防生和军校生相比,是各有所长。但因为这些差别就简单地否定一个群体,进而否定它的一切意义,也着实太过苛责。有师兄曾说过一句话不无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唯一能做的是把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在机会来临的一刻,能顶上,改变的可能是一生;否则便注定碌碌无为。”在我看来,军校生和国防生都同为国防和军队群体当中的一员。渺小,又不可或缺。我们能做的,便是在有限的时间,让自己成长为最好的模样。

跟所有的集体无异,这里有人来,也有人离开。无非是在时间的某个拐角,终于发现自己想要的,或者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也算是符合事物发展的永恒规律,我们无法要求这个世界一成不变——否则又如何能前行?

但是那些留下来的,却在慢慢经历蜕变。因为他们知道,将来面对的,是依旧甚至更为艰难的一条路。他们坚持,或许并不都因为那股生为国防的傲气,而是希望这经历能给人生留下一段烙印,是肯定这烙印在心中的分量。因此他们汲取能量,让自己的羽翼愈加丰满。希望在风起的一刻,终能抟扶摇而上。

或许我们一直都被灌输以“最优论”的教条,在每一个路口都习惯了寻找捷径和坦途,却忘了越是泥泞的道路,越是让人磨练坚毅。人生所有的勇气和荣耀,不是选择了能一帆风顺到达的终点,而在于无论走进哪一个路口,都能以一颗年轻的心、以青春拼搏的姿态,笑对前方的荆棘和一切的未知。

穿上军装,拥抱国防,未曾觉晓,故事又开新篇。要对来时路进行总结,我想我依然会选择“无悔”作注解。当前,改革强军的大幕已然拉开。未来的军营,必然挑战和磨难并存,但也依旧有我们施展的天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站在新的起点,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奔跑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