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找他聊天的人越来越少了,什么原因呢?
一位地下党员对他说:“弟兄们听说八路军里规矩太多,连烟都不准抽,以为是谣言,这下子见你这个组织部长都不抽,就信以为真了。他们有顾虑,担心将来改编后受约束,吃不消。”
王宗槐大有感悟,红军里确实有“不抽烟” 这条要求,那是1934年开展“红军青年冲锋季”活动开始的,后来成了部队青年工作的一条戒律。久而久之,大都养成了不吸烟的好习惯。打下贵州桐梓城,白金龙香烟堆积如山,抽烟的可以随便拿,但除了几个年龄大的“老烟鬼”带了一些,其余的都分给了当地老百姓。改编八路军后,帽徽虽然改变了,但老传统没有变。青年官兵之间仍然相互监督,很少有人抽烟。王宗槐一直从事青年工作,自然模范带头,所以也一直不会抽烟。
眼下环境变了,任务也变得十分特殊,他不得不灵话对待原先的一些规定。为了打消人民自卫军一些官兵的顾虑,增强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他立即学着抽起烟来。刚吸烟时又辣又呛,滋味不好受,但他把这事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强忍着,吸进去,吹出来,来人越多,他抽得越凶。这样人来人往,你递我一支,我给你点个火,烟一冒,话就来了。聊天之际,他向大伙解释说:“抽烟劳命伤财,八路军里不提倡,但也允许抽,靠自觉,不强迫。”这就解除了自卫军官兵不必要的顾虑,整编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
路西整训结束后,这支队伍便正式成为八路军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立足冀中,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展平原游击战,打了许多漂亮仗,乃至以后扩展为强大的冀中军区。
慰问团返回阜平城后,新的任务又向他招手了。河北张仲翰拉起了一支抗日队伍,叫河北民军,2000多人,主要是青年学生。这支队伍主动向八路军靠拢。当他们行至阜平东边20里的东庄村时,张仲翰亲自到阜平见了聂司令员,请求派人帮助整训。聂司令员派王宗槐和军区党委的张达一块去行使职责。
仍像吕正操的人民自卫军那样,张仲翰的河北民军也很热情,民军副司令张文奎、政治部主任边冠三竭尽全力热情招待王宗槐、张达一行。
王宗槐吸取了上次的经验,便无拘无束地递烟抽烟,搞得双方十分融洽。
张副司令是个爱交朋友的汉子,抽了他的烟,很高兴,便和王宗槐交上了朋友。还特地让王宗槐领他去三里外的西庄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与孙毅校长也交了朋友。后来,河北民军被编为贺龙师长领导的一二0师三五九旅一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