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就要经过家乡了,爸妈,你们好吗?
一
预先号令早已下达,说有任务。可过了一天又一天,出发命令总不见下来。绷紧了弦的官兵有人憋不住,就到团部打探消息。“快了,快了。”这“快了”究竟是什么时候,说实在的,团领导也不清楚。
终于,出发的命令总算等来了。这也意味着,他们又将踏上漫漫旅途,伴着冷冰冰的铁轨和低温特装车厢,开始神秘而神圣的特运征程……
特装运输兵辛苦,一旦有了任务,就登汽车、上火车,屏蔽个人通信设备,过起与世隔绝的车厢生活。对此,大家早已习惯,没啥想不通的。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回是4次任务连在一起,就算一切顺利,少说也要在车上呆个把月。
越困难,越见精神。官兵个个热血沸腾,兴奋得眼睛放光,公路运输营的营部一大早就挤满了人,都是来交“请战书”的。毕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参加,谁都怕把自己落下。
营长朱贵德扒拉了一下,营里在位官兵,少了两份请战书。少的两个人他心里清楚,是他和教导员王志强。他们不是没写,而是昨天就交到团部去了。
同一时间,交完请战书的上士余国华回到临时来队家属宿舍,和妻子打了个招呼,就开始翻日历。离出发就剩两天了。盯着出发日子的数字,他皱起了眉头。
上个月,怀孕6个月的妻子从江西老家来队探亲,余国华又高兴又心疼,她挺着大肚子一路颠簸实在辛苦。他拿定主意,让妻子在驻地多住些日子,好好休养,自己也好尽一下为人夫、为人父的义务。可前脚定下来,后脚任务就来了。
向领导说一下情况,在家留守?余国华不是没犹豫过。即便交了请战书,见出发日期在即,他也仍在踌躇——作为特装车驾驶员,营队的技术尖子,他知道这样的重大任务他理当在场,可是,妻子这头又让他放心不下。该怎么对妻子说呢?
一番痛苦斟酌,余国华最终还是对妻子实话实说,说自己“不想在关键时刻掉链子”。妻子理解了他。她在挺着大肚子离队的时候,还对想要出去送行的丈夫说:别送了,让你们领导看见,说不定就让你留守了。擦一把眼泪,余国华立即投入到任务准备中。
就在还有几个小时就要出发的时候,专列上的值班电话急促地响起。值班员向高峰团长耳语几句,团长的脸立马黑了下来。电话传来的消息是,四级军士长张军兵的父亲去世了。
高团长执意让家在驻地的张军兵回去。在特装运输团,生子不能亲迎、丧老不能相送的酸楚故事太多,他不愿续写下去,只要有一点可能,他不想给他的兵留下遗憾。“去吧,把家里的事办好。”这是团长的命令。
即将开车之前,张军兵却跑回来了,浑身的汗。眼睛还红肿着,显然是刚刚痛哭了一场。他的兵他知道,没有太多话说。高团长只是给了张军兵一个紧紧的拥抱。专列开动后,高团长打电话给留守的副参谋长崔青斌:“代我们去送送老人。别忘了告诉老人,他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