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属来相会>>军属聊吧>>将军之恋>>正文

爱是一首纯真的歌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蒋乾麟责任编辑:姬姗姗2014-02-27 15:55

一个电话,开始了我的初恋。那是1978年1月15日中午,正在上海探亲休假的我接到一张传呼电话单。我一看回电地址便知是附近一位中学同班好友的家,便揣着电话单径直到他家去。没想到家里只有他妹妹,更没想到她说:“电话是我打的”。我诧异地望着她,略显羞涩紧张的她转身给我泡茶,茶水几乎溢出杯口。原来她认识我比她哥哥还早,在小学加入少先队的仪式就是我这个高年级大队长主持的。

那时的我在驻吉林公主岭航空兵某部服役,回上海探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找对象。都说上海姑娘门槛高、讲实惠,有谁愿意嫁给“东北郎”呢?她真的是个例外。思想单纯的她特别想参军,没参上军就特别想找个当兵的,只要人好,缺钱无房都不是问题,距离遥远更不是问题,她甚至觉得与我恋爱结婚还能到东北去探亲,多浪漫啊!在书写了上百封两地情书之后,我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房是租借的,在那间面积仅十平方米、高度不到两米的小屋里,我们分明感受到那爱的浓浓温情。后来,妻子怀孕了,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孩子未出生就想好了名字,用了“将来”这个谐音,意即尽管现在生活艰难,但将来会好的。

难忘1982年。那一年我当了父亲,调到空军政治学院工作,开始补习因文革耽误的中学课程,还自学电大中文专业。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很大,使我几度想中止学习。妻子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做饭洗衣带孩子的全部家务。因为顾不上梳妆打扮,人家以为她是我家的小保姆,报告政治部领导查问我:“雇请保姆为什么没有登记报告?”她听说此事笑得合不拢嘴,我却几乎落泪。产假结束后,她每天抱着孩子转乘3次公共汽车、中间还要坐摆渡船赶到单位去上班。我工作之余则忙于应付各种考试。那是多么艰难又多么充实的3年啊。孩子长大进幼儿园了,我顺利完成中学文化补习,并以上海市电大中文专业自学考生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了非常有纪念和珍藏意义的00001号毕业证书,还从副营职干事破格提拔为副处长,两年后又当了处长。我曾经由此感叹,人的一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业余时间决定的,压力成才是规律;其实还应加上一句,男人婚后的人生很大程度上是妻子决定的,家好业兴是真经。

命运似乎总在考验着妻子。1996年春,我突然接到调我去空军政治部宣传部工作的命令,空军首长明确要求动员家属随迁,以便我安心工作。当时妻子在上海一家著名企业的幼儿园工作,人到中年再异地安置,将面临不少新问题。我心里嘀咕着:从小生长并且亲友几乎都在上海的她愿意离开吗?没想到妻子还是那么单纯:“既然嫁给了你,就跟你走呗。”比我还感到意外的是北京办随迁的户籍警,他一脸惊诧地连续问我妻子:“你是上海市的吗?”“你真的要把户口迁过来吗?”妻子纳闷地回应:“是啊,怎么啦?”原来这位户籍警从业20多年,办理上海市户口迁到北京市来还是头一回。陌生的工作生活环境、陌生的人际圈子,妻子开始很不适应。我们与人合住三居室的单元房,诸多不便显而易见。但妻子毫无怨言,还主动把一间大房子换给了带着小孩住小间的干事,那家人至今念念不忘。妻子的无私支持使我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空政宣传部工作的4年,真可谓“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与同事们既出色完成了党委、首长交办的任务,又培养锻炼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队伍。工作之余,我有时把部下请到家里来打打牌、聊聊天,妻子忙着倒水泡茶送水果,是宣传部公认的“最佳服务员”。

大爱无垠,真爱久远。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妻子的爱心一直释放着正能量。她对我父母孝顺有加,曾精心安排80多岁的老父亲到北京旅游,圆了他多年的梦。父亲返沪后专门写信表示感谢,称她为“贤媳”。父亲去世10多年来,母亲一直住在我家,现在90多岁了身体还很健朗。都说婆媳关系难处理,可是我们家的婆媳关系胜过母女。妻子谈体会,说孝顺老人讲究的就是一个“顺”字。对孩子她疼爱有方,积极鼓励儿子报考军校,毕业后又支持他到驻内蒙沙漠的边远艰苦部队工作。受良好家风的熏陶,儿子尊老爱幼、敬业奉献,3次荣立三等功。真是“家和万事兴”,我这些年来虽岗位几经变动、职务逐步提升,妻子一直陪伴着我,并且每次都人走家搬。这期间,同事们见她天天骑着自行车上班,不厌其烦地做着售票员工作,说她真不像上海人,更看不出是“将军夫人”。妻子笑着反问道:那“上海人”和“将军夫人”应该是啥样子的呢?妻子退休以后,做起了社会慈善义工,坚持到敬老院去为老人们服务。

在与妻子恋爱36年、结婚34年之际,我们搬进了宽敞的新居。其中一间专门摆放着结婚时的那套老家具,儿子还将我们的结婚照放大挂在床头墙上。我与妻子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那张电话传呼单和那间租住的“爱的小屋”,都感慨万分。时空的变迁给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啊,然而也有始终不变的,那就是妻子和我岁月如歌的纯真爱情。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