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也是幸运的,从当兵的那天起,我有了组织,有了战友,也就有了依靠。记得考上军校的那段时间,因母亲病情恶化,原本打算放弃上军校,退伍回家照顾母亲,战友们知道后,不断的鼓励我、帮助我,那是我第一次收到捐款,捧着战友们的一片爱心,心中无比的感动,也正是因为这些感动,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不断地咬牙坚持着,也才使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到今天。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外打工的父亲也病倒了,他是家中的精神支柱和唯一的经济来源,在我已经想不出任何办法的情况下,又是组织帮助了我,在各级领导和组织的积极倡议,战友们纷纷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学院还委派大队政委亲赴老家与地方政府协商解决家庭困难,最终使地方政府减免了母亲的大部分治疗费用。
母亲从小就教导我:一个人一定要学会感恩。组织的关怀、领导的关心、战友的帮助这一切都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自己时时刻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学习、工作、训练……四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期盼着、准备着毕业的这一天,准备着到最艰苦的部队、去最需要我的岗位,用自己的努力去回报组织,回报战友,回报父母!
昨天,我收到了母亲让父亲代笔写给我的一封信(后附),在信中,母亲支持我毕业要去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想法,母亲说这是我们这个家回报部队的唯一途径……
此刻,我怀着一腔热忱和一颗感恩的心,郑重的向组织提出申请,恳请组织将我分配到部队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我愿用我的青春年华,用我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来回报组织的培养、回报领导的厚爱、回报战友们的支持,也是为回报父母的期待!
再次恳请组织接受我的申请。
申请人:杨飞
二0一0年六月十五日
志愿书的申请者是一位叫杨飞的大四学员。
杨飞出生在一个地处偏远山村,这是国家级贫困地区。由于家境贫寒,自小父亲杨大孝就四处漂泊,挣钱养家,供他读书,母亲李连英病重卧床十余个春秋,借下10万余元无力偿还。杨飞深知父母的不容易,从小就刻苦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海南大学。然而面对大学的高昂学杂费、看着父亲一根根平添的白发、看着母亲被病魔折腾得一天比一天虚弱的身体,他再也承受不住这巨大的经济压力,在大二那年他弃笔从戎,投身警营,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入伍后由于屡创佳绩,入伍四个月便被调入海南总队司令部,因表现突出2005年6月被借调政治部新闻办公室担任专职新闻报道员,并连续两年被总队评为优秀报道员,多次受到各级组织嘉奖。2006年9月又以优异的成绩被我院船艇专业录取,在校的四年时间里,他学习刻苦,工作积极,先后担任学员队文书,模拟中队班长、区队长、副指导员、指导员,因品学兼优,四次受到学院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学员”。
就在这即将毕业之际,他又写下了一份饱含深情的《志愿书》,表示“要到最需要的岗位去锻炼,到最艰苦的部队去磨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