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1月25日电题:用生命守护高原官兵健康——记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主任高钰琪
新华社记者付志伟
青藏高原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去过的,除了对那里的美景记忆深刻外,更难忘的恐怕就是高原反应的经历了。
而在青藏高原,常年在海拔2500米以上生活居住的人口数以千万。此外,我军也有很多边防哨所在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反应和高原病对军民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攻克高原病难题,一代代中国医务工作者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主任高钰琪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忠心不改痴心不悔 他愿做高原官兵的“守护天使”
高钰琪是内蒙古人,1983年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第三军医大学新组建的高原医学研究室当助教。
1985年,他随老师第一次到拉萨做课题研究,初尝了高原反应的滋味:头痛、憋气、多走几步路就喘不过气来。
高原病指的是高原的特殊环境引起的特殊类型疾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红细胞增多症等都属于高原病。这些疾病往往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危及生命。
在之后的多次高原巡诊中,高钰琪接触了大量患有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急性高原病患者。患者大都是从平原刚进入高原的新战士,在高原面前显得很不适应。他清楚记得,一个19岁的新兵,刚到哨所服役就患上了脑水肿,去世时连领章和帽徽都没领到手。
“眼睁睁看着他逝去,我突然觉得自己很无能。”高钰琪说。看着战士们期盼的目光,他心里充满了愧疚。也就在这一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征服高原病!”
在接下来的20多年间,他一方面潜心研究高原病发病机制,另一方面倾心为高原官兵服务。高钰琪先后55次深入海拔3700米以上的高原开展研究工作和为部队服务,走遍了雪域高原的兵站哨所。近两年来,他还先后派出8批30余人次踏上雪域高原,其中5次亲自带队参与了“健康军营行”“高原生殖健康服务”“雪域高原行”以及随行新兵入藏等任务。
2010年参加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是高钰琪第53次深入高原。有着20多年高原病防治经验的他意识到,救援部队从内陆急进高原地区开展救援行动,在运动强度大、防护意识差的情况下,如不采取措施,容易导致高原病的发生。为此,他在赶赴玉树的途中,给学校发回了一份防治高原病急需药品清单,并联系后方印制了1万份《高原病防护手册》,深受救援官兵欢迎。他还与队员们共成功救治军地高原疾病、高原反应等患者1324人,为救援部队和灾区群众巡诊查体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