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校集结号>>院校交流>>留学在中国>>正文

感受对外军事培训的中国魅力
——走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李学勇 田 源 罗 铮 本报特约记者 马 魁责任编辑:张锋2011-03-21 05:10

中国印象

♦如果我们也能互谅互让,也一定能像你们一样和谐繁荣

♦这里永远是我的母校,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

“我们一下飞机,对中国的印象就开始改变,看到的不像有些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到处是乞丐,敌视外国人,没有人身自由。相反,这里欣欣向荣、生机勃勃,中国人对我们非常友好!”学员阿里中校说。

阿里的话代表了不少学员的印象。在中国学习期间,这些学员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彻底纠正了被“妖魔化”的中国形象。中国的一切,都吸引着他们的目光。他们发现,中国是一个不断改革进步、追求和平发展、以开放包容心态融入世界的国度。

巧的是,在东西方,都有“百闻不如一见”这句谚语。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努力为外军学员了解中国创造各种机会,积极帮助他们打开观察中国的窗口。每批学员到校,中心都会安排参观,开展“老区看延安、新区看浦东,古城看西安、新城看深圳”等系列活动。在与普通工人、农民、官兵面对面的交流中,这些“老外学员”接触到了真实的中国。

据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政治部主任迟星北介绍,多年来,中心始终坚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让外军学员了解中国的一项基础工程,定期组织学员开展学写中国字、学说中国话、学唱中国歌等活动,让他们在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中,了解中国艺术的美妙隽永。在一台台“友谊·和谐”的文艺晚会上,学员们演唱的中国经典歌曲总会成为最受欢迎的节目。

针对多数学员来自前西方殖民地国家,一些人受西方舆论导向、价值观念的影响较大,对中国存在误解和偏见的情况,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时常组织他们讨论一些涉华热点议题,并组织学员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考察,亲身感受中国各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在丽江考察后,学员西帕内拉说:“这里有很多个民族,能和睦相处,我们那里只有两个民族,却战火不断。如果我们也能互谅互让,也一定能像你们一样和谐繁荣。”

在中国的日子里,学员们重新认识了中国,重构了对中国的印象。在“中外军官共话军人核心价值观”交流活动中,外军学员和中国军人真诚对话,共叙维护世界和平的心声。新加坡学员周安文少校激动地说:“虽然我们属于不同的国家,传承着不同的文化,但同为军人,有着相似的精神和价值追求。”

很多学员离开国际军事教育交流中心时都会说:这里永远是我的母校,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2009年夏天,毕业学员苏米斯上校回国登机前,突然让3个孩子跪在学员队队长齐仁林面前,噙着泪说:“105天里,我们享受到了贵宾一样的待遇、亲人一样的关心、朋友一样的帮助。临别了,请接收我国最高的礼节!”毕业学员哈龙中校在即将离开母校的一个清晨,独自在花园里徘徊。他时而趴下闻闻草坪,时而站起来摸摸花木,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什么。他动情地说:“我和家人在这里生活了一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令人难忘。我曾在别国学习,在有的国家,留下的是冷漠与歧视的记忆。今天,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想再看看小草,闻闻花香,亲吻这片土地。在中国南京,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我都会永远铭记心中。”

阿塞拜疆的因季扎姆拾金不昧,阿尔及利亚的贝德哈维为西南旱情灾区捐款……一个又一个的“洋雷锋”不断出现。北京奥运会期间,50多个国家的100多名学员自发打出了“北京奥运,我们为你加油!”和“中国好运”等横幅。(本版图片由邵 俊、桑运昌摄)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