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校集结号>>名师名家>>正文

严高鸿:“我有桃李三千”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特约记者 刘国顺 严满伟 本报记者 武天敏责任编辑:吕国英2011-06-01 06:01

■“学生们虽然走出了校门,却永远走不出老师深情的视线”

很多南京政治学院学子忘不了,他们到学院上的第一课,就是严高鸿讲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现任南京政治学院院长蒋乾麟,22年前也是南京政治学院的一名学员。他说:“我回忆严教授的点点滴滴,其实是一名学生对老师的真情怀念。严教授离开我们几个月了,但我一直感觉他还在我们身边。”

记者来到严高鸿办公室,拉开他办公桌的一个抽屉,只见里面装满了学生们每逢元旦、春节和教师节给他寄来的贺卡。记者逐一翻阅,这些贺卡来自天南海北,最早的居然是1997年的!

学员林荣林写道:“赠恩师:搏浪方知沧海阔,登山始识碧峰雄。”

学生杨雪琴写道:“作为学生我可能不太优秀,作为老师您是我心中最优秀的。”

学员闵柯,毕业后分到严高鸿当年当兵的海岛连队,他写道:“部队近来变化很大,发展很快,盼望老师有机会来老部队做客。”

学生郭云峰写道:“晚生将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有力度的作品……”

这些贺卡,大多是“邮政贺年有奖”,但严高鸿一张也没有兑奖,全部珍藏着。

“学生们虽然走出了校门,却永远走不出老师深情的视线。”他的学生们说,分享学生们的成就,是严高鸿最大的快乐。

然而,当学生们想跟他汇报成绩的时候,他却听不见了……

严高鸿辞世后,他的学生们纷纷从外地赶来为导师守灵。

遗体告别仪式前夜,有的学生因为第二天部队有紧急任务,当晚就要赶回,他们一次次地在导师遗像前鞠躬、磕头。

这番真情,让见惯了生离死别的殡仪馆工作人员也为之动容,破例允许这些学生提前为导师举行了一次遗体告别仪式……

告别了恩师,但是放不下恩师的嘱托。学生徐军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从事哲学即是从事超越。我理解,当严老师走向生命的余辉,他最大的愿望,是身后站起具有创造和超越能力的一代新人。” 

“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醒。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新。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行。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幸。”

老院长毕文波的这首诗,同样抒发了严高鸿的情怀,曾引起他的强烈共鸣。如今诵读这首诗,学生尚伟确信,严老师仍然还活着,老师还在思考……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