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校集结号>>校园动态>>正文

60个园林景观现身桂林空军学院
——桂林空军学院用文化实体构建育人环境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田文杰 韩涛责任编辑:高飞2011-12-07 15:48

学院1952年10月创建于上海,“文革”中被撤销,1978年2月在桂林复建时,仅用56天时间,在一片荒原土丘上搭建了100多间席棚,建起了一座闻名全军的“席棚炮校”,其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空军报》等媒体报道,形成的“艰苦奋斗、从严治校、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席棚炮校”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学子。使命广场别具匠心,每一个细节都显示该院光荣传统的延续,高19.78米的旗杆象征该院于1978年在桂林重建,升旗台宽6.5米寓意该院重建于6月5日,五个图腾柱高均为5.6米,把五十六天开走的“席棚炮校”精神寓意其中。环步图腾柱75米步道,寓意的是该院官兵于1980年“大干75天”彻底改变学院面貌,成为全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样板。

连接“使命广场”和校史馆的是一条“光辉大道”,走在大道上,路基左右交错拼排着长方形不锈钢铭牌,铭牌上记录着学院各个时期发展建设的简要历史。在校史馆内, 1:150的“席棚炮校”复原模型,让历史斗转星移,回到当年那个用竹竿草席搭建的167栋房舍,模型一侧立着邓小平同志针对文革后开办军校的语录:“既然延安窑洞都可以办,为什么我们不能搭起帐篷来办呢?或者用简陋一点的房子来办呢?”无论新学员入学、新兵入伍,还是新教员、新干部来院,他们上的第一堂就是院史课,课堂就设在院史馆和“使命广场”,一张草席、一段竹竿、一盏油灯,通过文化元素和实物展示,聆听昔日艰苦创业的历史故事,感悟前辈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

一个个元素、一组组数字、一串串故事,文化元素变成了秉承血脉的活教材,该院立体打造校园实体人文环境,在雕像文化上“深挖素材、秉承血脉、紧贴使命、体现特色、融入时尚”,“用雕像讲传统、用元素话使命、用文化育人才”,鲜活的实体文化丰满着学院的文化内涵。

园林文化突出个性——让特色文化摸得着

桂林山水秀美、气候宜人,学院内植被四季葱郁,鲜花四季常开,院党委在园林文化建设上注重人文元素,精心打造特色鲜明、底蕴浓厚的园林文化育人环境。

走进“砥砺园”,一棵硕大的桂花树伫立在园林中央,在园林前侧正对宿舍区两个英模雕像分立左右。该院毕业学员“抗洪英雄”高建成、“爱兵模范”王裕昌的雕像矗立在鲜花翠柏之中。英模雕像背后的碑文,带领前来瞻仰雕像的学员重温英雄的壮举: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王裕昌在一次投弹训练中,战友失手将手榴弹甩到身后并滚向右边的一个掩体内。为抢救战友,保护周围30多名干部、战士的安全,王裕昌在手榴弹即将爆炸的瞬间挺身而出,一边扑向正在掩体边沿打转冒烟的手榴弹,当他抓到手榴弹刚要转身投出时,手榴弹在身边炸响,右手四指被炸掉,胃、肺等内脏都中了弹丸。经过一个多月的抢救,英雄脱离危险,但右腿被截肢。王裕昌被国防部授予“爱兵模范”,他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无数官兵奋勇向前。

新入校学员英模塑像前听老学员介绍英雄事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