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讯 据解放军报报道:海军工程大学舰船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创建于1949年学校建校之初。60多年来,一茬茬学员在这里了解舰艇,熟悉装备,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历练。新学期伊始,记者走进这座实验中心,探寻它历久弥新的魅力。
在实验教学中心,记者被1000余台“四世同堂”的机械设备吸引住了。只见2500平方米的大型实验室里,虽然有与部队同步的最新仪器,但更吸引眼球的是那些“古董级”教学设备,它们在精心保养下,仍然发挥着余热,活跃在基础教学一线。
如此现代化的实验室为何还要保留这些“上岁数”的设备呢?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吴新跃教授解开了记者的疑惑,“这些设备完全是手工操作,既增强了学员动手实践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莫嫌这些设备是‘老古董’,它们能保存下来也真不容易。”机械工程系主任庞之洋介绍说,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一直是海工大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早在1949年,学院就开始致力于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1970年,原海军工程学院由大连整体搬迁至武汉时,教员们舍不得这些教学设备,将能搬的一件不落地搬走了。到武汉后,师生自己动手建设实验用房,恢复实验平台。学校顶压力、冒风险,保存教学力量,教学实验工作一直没有中断。他们结合专业背景开展机械基础教学,如以电航仪器中的高精度齿轮、小型齿轮箱、定位夹紧机构等为实例进行教学,形成了独具海军装备特色的课程体系,培训了一大批部队急需的骨干。
一次,几个对机械学科感兴趣的学员找到实验教学中心领导,希望中心能够给他们多开启一些新设备,让他们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
开还是不开?开,几百万的仪器设备万一用坏了,谁负责?不开,怎样面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员?中心经过研究决定,满足学员,全面开放。他们制定了《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制度》和《CADCAM实验室“一人一机”保障制度》。
学员程达过去对机械学科并不感兴趣,他认为做实验无非是照着实验指导书的步骤一步步来就行了,没有一点技术含量。有一次上课,讲到机械组合时,因为过于抽象,程达总是弄不懂,是教员的指点下,他利用休整时间来到实验中心,自己动手做了一套机构运动装置,对这些问题豁然开朗。
从此以后,程达一发不可收,经常跑到实验教学中心来选做自主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通过这些实验,程达的基础知识不但得到了巩固,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他还和另外几名“志同道合”的学员成立了机械创新小组,筹划着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近年来,在优化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该中心专门围绕海军生长指挥军官的培养要求,不断吸纳海军舰艇机械装备最新技术,实验内容从机械基础、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延伸到各种舰艇机械实装,为学员搭建了一流的实验平台。去年,实验中心又筹集400多万元经费,添置并改造了某新型主战舰艇的冷藏装置,用于进行冷藏装置的使用管理、故障排除等科目训练。
实验与实装接轨,实践与实战同步。该校机械工程系庞之洋主任欣喜地告诉记者:“随着训练平台的不断完善,学员可以在实验室零距离触摸海战场,他们的岗位任职能力将得到很大提升。”据了解,该中心近两年培训“分流”学员、部队业务长、机电长和新装备人员共18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