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军校集结号>>迷彩青春>>左边图片>>正文

两名90后军校学员寻访长征路的见闻感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南京政治学院学员 刘大君、任诺扬责任编辑:张衍飞2012-11-09 16:51

寻访成功源于精心谋划

寻访长征路的想法,我们很早就有了。但苦于没有假期,因而一直未能实现。8月5日,我们从部队当兵实习回来,便开始准备长征路上的线路和必备物资。

寻访长征路,最重要的莫过于制定详细的行走路线。考虑到假期时间有限,在制定路线时我们精心选择要到访的红色胜地,再将这些地点连成线寻找合适的交通工具制成路线;在制定乘车时间我们决定采取夜间乘火车,白天踏访红色纪念地的方法来尽可能节省时间,路线图直到出发前一天晚上11点才确定下来。

作为一名新闻人,出发前我们准备了笔和本,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来记录沿线各地红色资源开发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饱蘸笔墨抒情怀,表达我们长征路上的感悟。

我们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想顺利走完长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尽可能买到能前往目的地火车票才行。暑季正值外出旅游旺季,火车票比较难买。然而我们时间有限,基本晚上都是在火车上赶路,长途跋涉了一天,晚上我们想买个卧铺好好调整一下。虽然现在买票的方法很多,但要想买到卧铺还确实不是件容易事。我们冥思苦想,总算找到了一点窍门,很多时候长途路上的火车票都早早售完了,我们就采取分段买票的方法解决了晚上休息问题,有时同一辆火车我们需要买两三张不同路段的票。

一路上,安全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作为军人,虽然我们经历过部队的锤炼,但是安全仍然不容小觑。白天赶路很疲惫,晚上既想好好休息一下,又怕有坏人捣鬼。住在火车上,我们也小心翼翼,睡个半醒。即使有的晚上不住火车,我们也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在外我们不乱结识陌生人,不随便吃别人的东西,睡觉时将背包紧扣在床单上,随时保持警觉。虽说没有遇到什么情况,但这些安全措施,也许起到了不战而退人之兵的效果。

起初,我们按照计划顺利前行,但有时计划没有变化快。当我们走到江西赣州时,从手机上得知去年在南京逃脱的“爆头哥”惊现重庆,而且重庆警方加强警戒全城搜索。考虑到亲人、学院领导和同学的牵挂,为了不影响整体行程,我们临时决定放弃重庆这一站,待将来有机会再访。

今天,我们成功实现了寻访长征路。虽然有些遗憾有个别地方没来得及踏访,但是我们感到依然收获颇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回首16天,仿佛一次时空穿越。在这永生难忘的16天里,我们圆了一个梦!我们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份果敢和勇气。

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

在家时时好,出门事事难。出生于90年代的我们,生活在甜水里,没吃过多少苦,这次寻访长征路,一路上与苦累相伴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由于时间较紧,我们一天要走两三个地方,而且这是人生中第一次走长征,许多红色革命胜地的具体地点我们都不熟悉,每到一地我们一边问路,一边计划接下来如何走。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很多时候衣服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有时为了赶火车,我们要在网吧里等到凌晨一两点。俗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每当想到老一辈革命家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走下来,作为新时期军人的我们吃点儿苦算得了什么呢。

8月7日晚,我们乘坐了从嘉兴到井冈山的K271列车。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到了井冈山,经过询问才得知原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现在五十公里外的龙市。于是,我们又搭乘前往井冈山的汽车,沿途不少地段都是“地无三尺平”,车颠地人骨头都散了架,心都要呕出来,就这样跌跌撞撞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才来到了闻名天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达井冈山已晌午,还没来得及吃饭,我们便迫不及待前往心仪已久的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得知我们是来走长征的,馆长热情接待我们,耐心细致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由来。临走时,会师纪念馆馆长勉励我们“发扬红军精神,取得长征成功”。在井冈山,我们又参观了会师桥、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在会师广场看到了标志两支革命力量汇聚朱毛紧握双手的雕塑,内心受到了一次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