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甘肃兰州已下午两点半,我们便急匆匆赶往汽车站乘到会宁的汽车。来到会宁已下午四点半了,我们得知回定西的汽车已经没有了。由于已经来到会宁,我们决定先参观会师旧址,再做下步打算。来到会师旧址发现已经闭馆,和看守的从师傅苦苦哀求,我们想拍一下照片就走,他这才同意让我们进来一会儿。了解到我们大老远从南京来,他热情地给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这里的情况,当我们告诉他我们是走长征到这里的,他伸出了大拇指说:“不容易啊,现在的年轻人有这样精神的难能可贵啊!”
长征是苦的,但也是甜的,没有老一辈革命家在长征路上一步步艰难前进,哪有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长征路上的每一步都是一个转折,但是我们党、我们的革命前辈经受住了历史的抉择,把握住了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命运,引领我们一步步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幸福生活。处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走长征路都这么苦这么累,当年的老红军是如何走过来的。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传承和发展无数革命前辈用献血和生命换来的光辉事业,才能够对得起他们啊。
作为一名军校学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训练累一点、任务重一点、事情忙一点有时就会发牢骚,叫苦叫累。可通过这次走长征路,与红军长征比一比,这种苦又哪能叫苦呢?如果连军校里的这点苦我们都受不了,将来如何谈带兵打仗保卫国家呢?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多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肩负起一名军校学员的职责,当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寻访长征路,百姓是父母
长征万里情谊长,人民父母永不忘。翻阅着留言本上那一行行充满感情、充满力量、充满期望的题字,它不仅是长征路上的书法艺术精品,更是激励我们传承长征精神的动力。上面既有于都长征渡口纪念馆老馆员“发扬长征精神,将革命精神进行到底”的谆谆教导,也有兴安长征突破湘江纪念碑园王副主任“长征精神光照千古,人民子弟再谱新篇”美好祝愿,还有会宁会师旧址孙老“会宁会师,中国安宁”的殷切期盼……
8月9日,我们来到“红都”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我们想采访一下旧址群的负责人,了解一下当地的红色资源开发情况,不巧的是主任刚陪同一群参观的人出去了。一位接待员让我们先休息一下,我们便和他们聊了起来,当得知我们是走长征到这里的,他们很是吃惊,身穿红军服的讲解员争先恐后地给我们讲起了旧址群一些鲜为人知的红军故事;在沙洲坝的红井边,我们深深体味到了苏区人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的感恩之心,不由吟出一首打油诗:“红都精神代代扬,革命军人永难忘。自力更生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 到达南昌已近傍晚,但视线里诸多的“八一”依然把我们吸引住了:大道、广场、小学、公园剧场……到处都是八一,八一广场是“军旗升起的地方”,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85年来南昌人不变的拥军情。我们也真心希望老区人民的生活能够越来越幸福,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茅台渡口纪念碑前,我们有幸遇到了年过六旬的骑单车走红路河南鹤壁的赵树华老人。看到我们背着背囊,老人说他也是来茅台参观渡口的,得知我们要寻访长征时,老人赞不绝口,勉励我们“长征精神不能丢”,“长征精神代代相传”,鼓励我们要当好红军传人,把长征精神传下去。
一路上,各地老百姓给我们的帮助还有很多很多。每每想起这些事情,都让我们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8日11点多,我们从瑞金坐上前往于都的汽车,到达于都时已下午一点多,我们在汽车站旁边找了家餐馆吃饭。热情的老板娘看见我们背着迷彩包,上来就说:“你们在哪儿当兵啊,来来,快坐。”顿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区对人们子弟兵的深厚情谊。吃饭时,我们向老板娘打听去渡口的路怎么走,老板娘说她也不是本地人,说着说着,就把汽车站一位负责人叫过来给我们解答。该负责人了解我们此行的目的后,立即叫来出租车送我们前往,到达渡口目的地后,出租车司机邓师傅更是全程陪同,给我们担当起了导游和摄影师,这着实让我们很感动。参观完长征渡口纪念馆,我们说想回汽车站,坐车去赣州,谁知凑巧的是,邓师傅一位出租车司机朋友也去赣州,他立即联系朋友。不一会儿,我们乘坐邓师傅朋友的出租车前往赣州,这让我们有幸体验了一回老区人民的“一条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