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教员为何遭冷遇?看这所军校如何破解难题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曹祥贤 陈雷 许朝友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6-07-10 05:01

赛场到战场 中间是课堂

——武警福州指挥学院以赛促教提升教员教学能力闻思录

■曹祥贤 陈 雷 本报特约通讯员 许朝友

“实战化教学是院校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员,课堂有没有向岗位延伸?操场有没有与战场对接?思想有没有向任职教育转变……”榕城盛夏,热浪袭人,武警福州指挥学院组织了一场教学经验交流会。台上,刚刚在武警部队院校教学竞赛中获奖的教员欧阳治江正在畅谈体会。

“教学竞赛作为教学能力的集中展示,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本源上。对于院校教员来说,赛场到战场,中间是课堂。”该院院长陈长江介绍说,近年来,该院通过大跨度、宽范围、深层次的教学竞赛,为广大教员搭建了学习交流进步的广阔平台。同时,更加注重竞赛成果向教学转化,有效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精品课教员为何遭冷遇——

课堂教学的阵地不能丢

今年,该院有2名教员在武警部队教学竞赛中获奖,载誉归来,学院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而是立起标杆,让获奖教员为全体教员讲授示范,交流经验。

以往,教员精心准备几堂课,遇有赛事及时出手,如能获奖自然处处是鲜花和掌声。现在,一招鲜未必吃遍天。

去年的一天,院领导率教学督导组随堂听课,那天的授课教员曾在竞赛中获过奖,参赛时的授课还被评为学院精品课。然而,学员们对他当天的授课并不满意。课后交流,学员道出了心中困惑:“教员,您讲的理论我们都能听懂,但在基层代职实习时,基层官兵讲的和您教的不太一样。”

“虽然结合案例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案例已经陈旧,与部队实际结合不紧密、信息量不丰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督导组的讲评单刀直入、一针见血。

赛场上和课堂上的状态不一样,对此,教员也有苦水:如果每堂课都像比赛一样准备,那时间和精力都难以承受!弦外之音则是课堂上的标准可以降一降。

这样的说法显然无法令人信服。随后,学院组织教学专家组对该教员进行重点帮扶,督促其对授课内容重新梳理、充实、更新。在通过教学督导组的专项教学考评后,他才重新走上讲台。事后,这名教员认识到:课堂永远是教员的主阵地,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争“奖杯”更要攒“口碑”——

钻研教学的焦点不能散

赛场上的高手到了课堂为何甘于平庸?是个别现象还是另有原因?教学形势分析会上,大家分析症结所在。

为促进教学转型,改变教员队伍稳而不活的现状,该院曾广发英雄帖,在教员中开展精品课考评、说课竞赛、群众性教学岗位大练兵等形式多样的教学评比活动,基本上是全员参赛,有的教研室还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参加。一时间,钻研教学、重视教学的氛围空前浓厚。

然而,有的教员片面追求课题新、得分点,参赛内容不仅不适合课堂教学,还与部队实际要求严重脱节。今年,该院在组织教学竞赛前,对150名教员的参赛课题进行了严格审定,结果只有43名教员的课题符合要求。

一堂精品课并不代表每堂都是精品课,个别教员精力外移,把精力集中到打造几堂精品课上,到了课堂教学时穿新鞋走老路,成了“两张皮”。

教员徐奎是学院从某装甲旅挖过来的实战型教员,他坦言,准备一堂参赛课,从选取案例、准备课件到试讲,一套程序下来至少1个月以上,为了提高效率,有时还需要3名以上教员协助。他每年有200多课时授课任务,为了竞赛中有所收获,在不占用正常教学时间、不影响教学质量前提下,他几乎每天都要备课到半夜。持续的自我加压,让他走出了闭门造车的备课模式,在同事“挑剔”的目光中教学能力不断跃升,实现了从优秀基层指挥员向合格教员的转身。

赛场上争“奖杯”,课堂上更要攒“口碑”。找准症结后,该院从夯实教学基础入手,广泛开展课前抽查教学准备情况、课中督查授课质量、课后测评授课效果的“三查三看”活动,促使教员将每堂课都当作精品课对待。同时,他们还严格控制各类竞赛数量,让教员把时间和精力都聚焦到课堂上。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