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神圣而庄严的盛典,在现代政治生活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至1959年连续举行过11次国庆阅兵。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又分别于1984年、1999年和2009年举行了3次阅兵。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也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可以说,这15次阅兵,每一次都有新的看点和亮点,每一次都给人们留下了惊喜和记忆。
西苑阅兵:新中国的奠基礼
我军最早的阅兵式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举行,是为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到了1949年3月,在北平西苑机场的阅兵可算作开国大典阅兵的预演。这次阅兵,是党中央和毛泽东由西柏坡迁入北平后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可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定都北平的奠基礼。
北平和平解放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移师北平,有人提出应该好好庆祝一番,但是毛泽东早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向全党敲响了警钟:不做李自成。因此,当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的建议报告报送到毛泽东那里时,他一口否决。他说:“还是简单些好,不要动员那么多人,等到全国解放了,再好好地庆祝。”最后,毛泽东只采纳了举行阅兵式这一建议。
3月25日下午3点整,北平西苑机场彩旗猎猎。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乘坐吉普车,在林彪、叶剑英、聂荣臻陪同下,徐徐开进机场。此前,在讨论毛泽东乘什么车检阅时,北平市的一位副市长提议将自己乘的一辆高档轿车作为毛泽东的检阅车;有几位民主人士则请毛泽东乘自己的汽车阅兵;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叶剑英也建议毛泽东乘自己带来的一辆漂亮轿车阅兵。争来争去,毛泽东都没有同意,他笑了笑说:“用我们缴获的美式吉普车检阅部队,岂不更有意义吗?”
在这之后的多次阅兵,毛泽东都是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看,再也没有作为阅兵首长乘车检阅部队。
开国大典:海军打头阵,空军掀高潮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盛大的阅兵式。
阅兵分列式的第一方阵,是由150名水兵组成的人民海军代表队。海军方队中大都是刚刚穿上海军服的陆军战士,其中也有海军学校的教员,还有原国民党海军起义的官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国庆大阅兵中,都是陆军走在最前面,惟有1949年开国大典的阅兵式是按照海、陆、空的顺序,由人民海军打头阵。
当时,开国大典第一军旗手李冠英,肩扛八一军旗走在受阅部队的最前面,他的身旁各有一名持冲锋枪的护旗兵。在接近东边金水桥时,李冠英用了一个十 分熟练利落的动作,在双脚齐步换正步的同时,双手迅速擎旗向前下垂45度,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将士,向新中国的缔造者们致敬。当这些身着崭新水兵服的年轻水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英姿勃勃地通过天安门主席台前时,现场陡然高涨的欢呼声,如同大海澎湃的波涛。朱德总司令激动地说:“人民军队有自己的海军队伍了!”
紧接着,多兵种的陆军代表部队出现了。经过了千锤百炼的战士们踏着《解放军进行曲》的节奏,雄赳赳地走了过来……
当战车方队行进到长安街中段时,人民空军的飞机分别以3机和双机编队,飞经天安门上空。此时的教练机编队全队3次拉动机头,代表年轻的人民空军 向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致敬,向新生的共和国致敬。
随后,按照预定方案,速度较快的9架P-51型战斗机飞过之后,再向右转弯,沿北城墙外侧飞行,迅速绕过建国门,衔接到第6分队的后面,第二次通过天安门上空。这样一来,人们看到的受阅飞机不是17架,而是26架。当时,就连善看门道的外国记者也未察觉这个细节,惊异于人民解放军空军一夜之间竟有如此实力。他们在报道中写道:“中共空军以野马式P-51型战斗机为主,共26架飞机接受检阅。”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