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10周年:受阅装备从缴获的战利品向国产化迈进
1950年国庆阅兵时,朱德总司令乘坐敞篷吉普车,在另一辆敞篷吉普车上的聂荣臻陪同下,检阅了陆军、海军、空军。这次阅兵,朱德和聂荣臻所乘的敞篷吉普车都是在战场上缴获的“美国造”。
检阅中,当阅兵车行进到每一个方队前时,朱德总司令都向官兵们致以节日的祝贺,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时全体官兵响亮地回答:“万岁!万岁!万岁!”这种口号对答形式,后来成为国庆阅兵式上的一种规定程序被固定下来。其口号内容也一直延续到国庆10周年阅兵。
此次阅兵,其受阅武器仍然是战争年代的各式轻武器,但已不是单纯的以步兵为主,而是多军兵种的合成部队,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开始朝着多军兵种合成的方向发展。本次阅兵最壮观的景象,便是骑兵部队驾驭1900匹白马,以六路纵队通过天安门广场。各军兵种部队的分列式,经天安门前由东向西行进,整个阅兵式共历时120分钟。
1951年阅兵时,首次出现了民兵方队和由军事院校学员组成的方队。其中,南京军事学院方队和石家庄高级步校方队分别由陈士榘和孙毅领队。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的毛泽东连说:“孙胡子走得好!孙胡子走得好!”在这次受阅的炮兵方队中,一部分火炮由汽车牵引,一部分火炮则由骡马牵引,这并不是汽车不够,而是以此象征着人民解放军逐渐由骡马化向摩托化、机械化的转变。
1952年的国庆阅兵,规模宏大的民兵方队格外引人注目。受阅民兵来自全国各省区市,他们分属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彝族、满族、朝鲜族、黎族等1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民兵身着民族服饰,手持新式武器,队列色彩缤纷,为国庆阅兵增加了一道亮丽风景。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次国庆阅兵中,最出风头的是苏制“喀秋莎”火箭炮。在1953年国庆阅兵式上,还出现了“拖拉机拖炮”的奇特景象——巨大的加榴炮在拖拉机牵引下,轰隆隆地驶过天安门广场,成为国庆4周年阅兵的一道别样风景。
1954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成立5周年国庆。这次国庆阅兵第一次出现了伞兵方队,而骑兵部队则是最后一次接受检阅。这一“进”一“出”说明了我们的部队由骡马化、半机械化向机械化的转变。此次阅兵,受阅的武器装备由缴获的“万国牌”换成了型号、口径统一的引进或仿制的苏式武器,反映出我军武器装备的一大进步。
在1957年新中国成立8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最大的亮点来自空中。那一年,人们惊喜地看到国产的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歼击机第一次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此外,85毫米高射炮、152毫米榴弹炮等新型武器装备也是首次展示。
1959年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逢十大阅”,阅兵规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大,也是毛泽东出席的最后一次国庆阅兵。
为准备这次阅兵,天安门广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这次阅兵与5周年国庆阅兵相比,受阅武器装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我军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最令人兴奋的是,人民解放军“五”字开头的新式武器——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9式坦克、歼5型歼击机等新式武器纷纷亮相,这些武器均为我国自行生产。这次阅兵还首次使用了红旗牌检阅车。
196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决定5年一小庆、10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
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队列条令中,还首次出现阅兵条款。但在当时“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阅兵被指责为形式主义,后来不仅国庆阅兵被取消,连军队内部的阅兵也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