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开放:3次国庆大阅兵
1984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了国庆35周年庆典。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了勃勃生机,人们终于在间隔了25年之后,再一次看到了震撼人心的阅兵场面。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乘坐红旗牌敞篷轿车,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陪同下检阅部队,
邓小平第一次喊出了“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的口号,受阅方队的战士们则回应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这次大阅兵,中国的战略导弹部队首次亮相,震撼了世界。这次受阅的各种武器装备共28种,全部由中国自行研制。经过了10年动乱,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几乎20年没有更新换代,客观地说,这次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军事发展水平差距最大的一次。所以,阅兵结束后的1985年,邓小平就下达了百万大裁军的军令。中国军队开始从高数量、低质量向高质量、合理数量的转型。
当天,由于天气不好,这次阅兵很多人没看清楚空中梯队,只听到了战机的轰鸣声,但整个阅兵场面还是通过电视直播传进了千家万户。25年没看过大阅兵的公众,无不感到震撼和激动。
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受阅部队都身着新式军装,而站在天安门城楼和观礼台上的大多数军队将领却仍穿着旧式的确良军装。
1984年,受阅部队和这个国家一样,都处在巨大的变革中。
1999年和2009年两次阅兵,进一步突出了徒步方队减少、装备方队增多的特点。受阅兵种和部队类型充分体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的特征。
1999年国庆50周年大阅兵,正式参加受阅的官兵共1.1万人,分为17个徒步方队、25个车辆方队和10个空中梯队。装备各型飞机132架、地面重型装备441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阅兵所展示的武器装备,除一种型号的自行火箭炮和自行加农榴弹炮参加过1984年阅兵外,全部为新型武器装备。而且,地面装备由20世纪80年代的摩托化发展为机械化。战略导弹体积变小,威力变大,机动性能大大增强,并且有了类似法国“飞鱼”的导弹。特别是展示的空中加油机“H-6”,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它表明我空军由单一机种向多机种的发展,结束了没有空中加油机的历史。
进入新世纪,这10年间,伴着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我军的武器装备也获得了极大的增强。
与10年前的国庆50周年阅兵相比,2009年国庆阅兵减少了徒步方队,增加了装备方队;减少了陆军方队,增加了海军、空军、原第二炮兵等兵种方队;有52种主要装备亮相,绝大多数为国产;减少了参阅兵力总体数量,增加了高技术和特种兵方队。充分体现了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和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能力。
在阅兵式上,在所有44个地面方队中,东风31甲战略核导弹方队最后一个出场。
我军的原第二炮兵一直是国外密切关注的对象,而战略核导弹,则是焦点中的焦点。正如2009年国庆阅兵核导弹方队队长张光忠所言:“这次受阅的洲际导弹基本可以覆盖所有的重要战略目标。我们国家有一些装备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研制而成,但在战略核武器建设上,我国走了一条完全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