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老兵俱乐部>>老兵英才>>正文

“惠州好人”黄贤明

——一位优秀复退军人的爱国拥军之路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本报记者 王雁翔 特约记者 李华敏 周建明责任编辑:李丽娟2012-07-25 08:30

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黄贤明工作生活了13年。13年,生铁可以炼成精钢,种子可以长成大树,黄贤明也由一位普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优秀志愿兵,练就了果敢坚毅、勇于吃苦拼搏的优秀品质。

不少人当兵的想法,就是将来退伍了能有个好出路。没人会想到,1997年黄贤明退伍回到地方,却主动放弃在国企就业的机会,白手起家自己创业。

事业粗具规模后,黄贤明引入部队管理模式,在企业成立党支部,建立退伍军人创业中心,还招聘一批军烈属到企业工作。经过10多年艰苦打拼,他从路边洗车场店主成长为备受瞩目的民营企业家,公司也成了惠州市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之一。

在黄贤明的办公桌上,至今摆放着一张褪色的黑白照片。照片里15个风华正茂的小伙,是他入伍不久在广西某部集训时的战友。时光过去近30年,黄贤明仍能说出照片中每一位战友的姓名和籍贯,甚至各自的爱好。

“我在部队学会了做人做事,学会了坚韧、责任和感恩,终身受用。”提起这些,黄贤明总是动情地说,“关心部队建设和战友们的生活,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每年新兵入伍的时候,黄贤明就要到驻惠某部,动情地为新战友讲述献身国防的意义,勉励大家苦练本领、建功军营;每当老兵退伍的时候,他又会及时出现在部队礼堂,给即将退伍的战士讲述创业历程,出资购买纪念品、科技书籍送给即将离队的战友。这些年来,野外驻训、逢年过节、部队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军营里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某团新战士李志标初入军营,对部队生活不适应,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营连干部苦口婆心劝说也不管用。到部队慰问的黄贤明听说后,对团领导说:“别急,给我几天时间,让我这个老兵试试看。”黄贤明陪小李散步聊天,与他一起到菜地里劳动,还把他带到公司参观,用自己的成长经历让小李明白了人应当怎样活着,为谁活着。临别时,李志标感动了:“黄叔叔,您放心,我会在部队好好锻炼自己,退伍回去也一定像您一样干出个样子来!”

惠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两年多,会员单位已达110多家,会员近千人——

“组成一个团队,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事业”

八一建军节前夕,一个车队满载生活物资、文化器材等,从惠州城区出发驶向博罗县一个偏僻的山村。

颠簸近两个小时,车队在一座山脚下停下来。这是惠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集中慰问山区困难军属的一次活动。

惠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是2009年8月由黄贤明倡导成立的。他投入300万元启动资金,并无偿提供办公场地和工作用车。理事会上,黄贤明被一致推选担任会长。促进会成立两年多,会员单位已达110多家,会员近千人。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凝聚有共同理想的人,组成一个团队,才能更好地推动这项事业。”说起成立爱国拥军促进会的初衷,黄贤明这样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