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退伍士兵成长为地方领导干部,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也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坚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哪里,把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发扬到哪里,把拥军优属工作做到哪里。他,就是宁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区委书记、区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郝有民。
痴心不改尚武志
1972年,郝有民带着梦想走进部队,5年的军旅生涯锤炼了他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良好作风。此后30多年来,不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始终以军人特有的作风,兴武强兵不言倦。
2005年12月,郝有民调任隆德县任县委书记。隆德县地处贫困山区,资源匮乏。郝有民在跑遍全县所有乡村后,决定组织实施以民兵为骨干的“万人进疆采棉计划”,由人武干部带队,成建制劳务输出,当年就为老百姓创收2000多万元。
2007年7月,郝有民走上西夏区党委书记岗位后,先后2次组织300多名科以上干部徒步穿越贺兰山,参观当年部队官兵住过的“地窝子”,实地感悟 “艰苦创业、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今年,郝有民又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课堂搬到兰州军区某给水团为民找水打井的现场,组织开展了以“学习互助共悟理论真谛、思想互助共树创新理念、优势互补共解建设难题、结对互建共促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互四共”活动,使西夏区机关干部的精神面貌和各项工作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满腔热情管武装
郝有民把坚持党管武装制度、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命,带着感情去做,带着责任去抓,作为追求去管。
2006年5月,郝有民在基层武装部调研时了解到,隆德县以工代干的专武干部较多,专武干部进出渠道不畅。为解决这一问题,他责成组织、人事部门会同人武部,就专武干部培养使用工作拿出方案,从全县公务员队伍中选拔了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较高且热爱武装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专武干部队伍中去。
不管发展的任务多重,对国防建设的投入从不打折扣。一次,郝有民参加武装工作会议,了解到隆德县人武部干部职工没有公寓房,他坐不住了。第二天,他主持召开了常委会,专题研究人武部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当月就拨出了专项建设资金。
在他的提议下,西夏区委、区政府和人武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武装的意见》,坚持每年组织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开展党管武装工作述职,并将履职情况纳入年终考核,有效促进了基层武装工作的落实。
特殊之情关爱军人
郝有民无论走到哪里,对部队和军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2005年,他在灵武市任市长期间,人武部一名干部的爱人被查出胃癌。郝有民得知这个消息后,亲自与北京协和医院联系救治,并指派熟悉情况的一名干部带病人到北京看病。在郝有民的关心下,这名人武干部的爱人成功做了切除手术。
某部干部李永峰入伍20多年来,工作成绩突出,多次立功受奖,其爱人随军后一直没有工作。郝有民得知后,在西夏区编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把该干部家属安排到政府部门工作。西夏区驻军多,军人子女入学问题一直困扰着部队。郝有民责成教育、民政等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做出了“部队官兵子女入学优先安排,学校无条件接受”的规定。
得知部分复转军人生活困难,郝有民亲自主持召开了座谈会,征求他们的意见,研究拓宽复转军人安置的方法路子,要求有关部门对复转军人进行创业培训。他还亲自到辖区企业协调安排复转军人就业,使这部分复转军人都得到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