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聪娜(左三)和战友们总是这样“接地气”,攻难关。配图摄影/黄宝峰
中
在网络的天空下,只有走出去,才能迎接最新的阳光
——李聪娜,2008年底,某部
四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社会预测学家托夫勒在他的著作《第二次浪潮》中就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战争这个概念。但在信息飞速发展了30年的今天,在网络防护信息保卫方面,全世界依然习惯于遭受攻击之后再开始防护的惯性思维。为此,有人感叹:信息时代,是一个无法设防的时代,也是一群破坏者叫嚣和一群防护者疲于奔命的时代。
其实早在2008年,已经深深领悟到未来信息化战争那种看不见的残酷的李聪娜在一次全区会议上,就曾经面对许多专家大胆提出:计算机信息是一种日新月异的科技,昨天的技术,打不赢明天的战争,在信息领域,闭门造车的防护是被动挨打,我们应该走出去,向世界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信息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证。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的发言,在那场会议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说,李聪娜因为获得过总部的表彰,竟然在专家云集的会议上开始指手画脚了,但更多的人却说,李聪娜的建议,是合理的,不了解当今时代的最新技术,怎么才能为我们的网络空间铸盾披甲?
会议结束后,李聪娜回到部队,将会场发言的情况向部队领导做了汇报。听了李聪娜的报告,部队长王国玉和许多老同志一言未发。第二天,李聪娜上班后发现,在部队办公楼的内墙一处醒目的位置上,“昨天的技术,打不赢明天的战争”这13个鲜红的大字被镶嵌了上去。
面对这一行大字,李聪娜怔住了。“小李,你的话是对的,这些年,学风要改变,网络技术如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只有走出去,才能看见最新的太阳。”高工雷亮走过来,看着发怔的李聪娜笑着说。
李聪娜的眼眶瞬间潮湿了!她的一句话,竟然引起了部队领导这么高的重视,一股无形的力量促使她不由得挺直了腰板,一字一顿地说:“要走出去,走出我们以前的空间,走出我们以前的思维方式,雷高工,您说得对,网络技术是阳光,每一秒都在变化,只有走出去,才能迎接最新的太阳,才能发现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