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首页 总策划:张海平 编审:武天敏 韦伟 张哲 李东航 策划:高飞 郑文达 编辑制作:新闻专题组
现场聚焦

视频报道

第二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    3月21日,第二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在沈阳举行。20日迎回的68位在韩志愿军烈士的遗骸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抗美援朝烈士家属、志愿军老兵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

纪实·观点

每思祖国金汤固 便忆英雄铁甲寒作者:洪文军
    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烛照人心,激励我们战胜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详情]

礼宾枪,今天为你而鸣作者:陈华
    归来了,归来了,68位抗美援朝志愿军战士的遗骸,今天——公元2015年3月20日,历经60余载、横跨千山万水,终于回国。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安排军用专机接送志愿军烈士遗骸,表达着祖国母亲对拳拳赤子的眷恋之情。[ 详情]

英烈纪念堂

相关报道

网友关注

英魂归来 第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记    此次英魂归来,祖国给予最高礼遇。3月20日上午,在韩国举行交接仪式后,我方礼兵双手托起烈士遗骸棺椁,列队登上等候在一旁的我空军接运专机。这是我国首次派空军专机赴韩国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详情]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

  • 《烈士安葬办法》

        安葬烈士,是烈士褒扬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庄严、肃穆地安葬烈士,是抚慰烈士遗属、弘扬烈士精神的有效时机和形式。烈士可以在牺牲地、生前户口所在地、遗属户口所在地或者生前工作单位所在地安葬。烈士安葬地确定后,就近在烈士陵园或者烈士集中安葬墓区安葬烈士。[详细]

  • 《烈士褒扬条例》

        《烈士褒扬条例》已经2011年7月20日国务院第16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8月1日起施行。公民在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牺牲被评定为烈士的,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予以褒扬。烈士的遗属,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详细]

  •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

        《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6月27日民政部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办法所称烈士纪念设施,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为纪念烈士专门修建的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纪念塔祠、纪念塑像、烈士骨灰堂、烈士墓等设施。[详细]

世界军人公墓

诺曼底阵亡军人公墓
莫斯科无名烈士墓    无名烈士墓位于红场西北侧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建成于1962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
美国阿灵顿国家公墓    在美国有100多个国家公墓,首都华盛顿波托马克河边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最著名的,长眠在那里被视为安息者的光荣。
桃将英联邦阵亡军人公墓    仰光以北35公里处的桃将公墓,长眠着年轻的英国空军少尉西蒙·艾登。这是缅甸最大的烈士公墓,葬有8374人。
凡尔登国家公墓    在凡尔登,明确身份的54 845名德国士兵的尸体分别埋葬在凡尔登地区29片德国国家公墓中。
战史回顾

昔日战场

第一次战役
    第一次战役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的不期遭遇战打响的,彭德怀将其称为“遭遇与反突击战役”。志愿军以战略上的后发制人和战役的突然性,将冒进至鸭绿江的敌人以迎头痛击。
第二次战役(西线)
    从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第二次战役。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彻底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东线)
    当志愿军在西线发起反击后,东线美军第10军(辖第3、第7师和陆战第1师)并指挥韩国第1军团(辖首都师、第3师)仍继续向北推进。东线我军部分兵力尚未到达进攻出发地位。
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发动了第三次战役,突破“三八线”。
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此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余人,中朝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胜利完成了防御任务,赢得时间,掩护了战略预备队的集结,为进行第五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次战役
    此役,中朝人民军队共投入了十五个军的兵力,连续奋战50天,毙伤俘敌人8.2万人,摆脱了第四次战役时的被动局面,锻炼了新入朝的部队,“联合国军”被迫接受停战谈判。
现场聚焦 祭奠英烈 相关报道 战史回顾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