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压舱石”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宋歆 等责任编辑:张硕
2015-10-08 03:01

国门哨兵

阿拉山口边防连电台台长高育中

“风口哨所”的“金牌哨兵”

在位于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边防连,电台台长高育中被当地群众和官兵亲切地称为“金牌哨兵”。

2001年底,高育中从甘肃天水参军入伍,来到素有“风口哨所”之称的阿拉山口边防连当兵。连队附近不远,就是全国第一大陆路口岸和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阿拉山口口岸。

“在国门站哨,代表着中国边防军人的形象!”至今,高育中仍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到连队的第一天,面对一位外籍司机连续多次的打招呼,都听得是一头雾水。

从那以后,高育中的口袋里多了一本俄语、哈萨克语日常用语记录本。后来,随着口岸和连队的进一步发展和开放,结合边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高育中又报考了英语专业函授学习。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边境环境的变化,国门哨兵也应该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我们立身国门,不仅要争当‘吃苦英雄’,更要争当‘知识英雄’!”高育中告诉记者。

工作之余,高育中结合时事政治学习,以日记体和编年体的方式,记录了入伍14年来口岸和连队的各种发展变化,给前来口岸的客商介绍。2012年底阿拉山口市成立后,市史志办在收集阿拉山口相关历史资料时,好多史实无从考证具体时间和细节。知道情况后,高育中主动与市史志办联系,帮助他们核实信息数据。市史志办工作人员感慨地说:“真不愧是‘金牌哨兵’。”

高育中告诉记者,连队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实行对外开放,每年5月至10月都有大批人员到哨卡参观见学,接受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哨卡成了展示中国当代边防军人良好形象的窗口。

“阿拉山口地处我国古丝绸之路的最西端,是我国连结欧亚大陆的‘西大门’。目前,这里贯穿着铁路、公路和输油管道,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通道……”去年底,国门附近迎来了一批外国游客,高育中主动当起了讲解员,一口流利的英语把外国游客都“镇”住了。他们连声称赞:“中国军人了不起!”

(本组稿件撰文:本报记者孙兴维、李建文、特约记者张应翔、许必成、王传峰、王国银、通讯员王雪振、汪阳峰、张学亮、赵建泓、皮峰、王莉、吴国东;图片提供:本报特约记者李翔、特约通讯员王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