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全军重大典型的光环埋藏起来,只为了……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李远军 王翔 彭田责任编辑:武千妍
2017-08-04 02:46

心有标尺 标准不降

因为单位驻地毗邻旅游胜地,黄松不时会为一些老同学的“顺道拜访”而苦恼。

“何必那么较真呢?喝两杯没事。”多年同窗好不容易来一次,不在一起聚一聚,似乎太不近人情;聚,又会遇到酒场的尴尬。

但黄松心里始终有杆秤:“就算当时喝了也没有其他人知道,但工作日喝酒,自己这一关始终过不去。”对他来说,典型身份是荣誉,更是自己心中的一把标尺。

这把标尺衡量的是他工作生活中为人处世的标准——哪些能做,该怎么做,做到什么样。

2015年6月,已是团政治处主任的黄松到某连蹲连住班,就餐时连队“意外”地多了两个菜。指导员解释,这不是加菜,是出于学习借鉴的目的,去别的连换了两个菜而已。这名指导员没想到,自己的“好意”不仅没换来黄松的表扬,反遭到了严肃批评。

“与时俱进才能贴近官兵,积极创新才能激发活力。”该旅近期正在开展的“军营开讲啦”活动,黄松是设计组织者。

这个以央视《开讲啦》为蓝本的活动至今已举办了“筑梦强军”“班长故事”“拥护改革”“回眸军旅”等专场,每场近10名官兵登台演讲,宗旨是“怎么痛快怎么讲、怎么真实怎么说”,每次根据主题发掘最典型、最有教育意义的官兵代表,畅谈自己的兵言兵语,每个专题都贴近官兵,深入兵心,反响非常好。“听着故事搞教育,将道理渗透进官兵心灵”是黄松对这个活动的设计初衷。

除了在政治工作上寻求创新,他还把单位几名相关人才组织起来开发了“手机行为管理APP”“在外人员管理系统”等系统,着手在传统管理模式上探索军营智能化管理的方式。

有人劝黄松:“你已经是全军典型,可以说功成名就了,就别再折腾了。”

对此,黄松置之一笑,该怎么干还怎么干,不管别人怎么看怎么说。

这些年,不管职务怎么变,知兵爱兵、尽量“离兵近些,再近些”一直是黄松一贯坚持的带兵标准。作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他说:“代表代表,走不近官兵,你代表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