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怀感恩 初心不改
黄松和妻儿常年两地分居,但他本可以结束聚少离多的现状,和妻儿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2013年,还是教导员的黄松来到上海某军事院校学习。因为既有重点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又有丰富的基层任职经验,黄松收到了该校领导向他抛来的橄榄枝,希望他能留校任教。
黄松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接受学校邀请,就意味着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两地分居问题也迎刃而解。
“你别犯傻了,这还需要考虑?”一名在上海打拼多年的老同学得知后,打电话劝黄松。
“有很多理由可以让我选择留下,但就是有一点让我最终把它们都‘一票否决’了,那就是感恩。”黄松心里挥之不去的是自己对家庭的亏欠,但他更放不下的是对组织的感恩。
“我是从基层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典型,是战友眼中‘安心军营、扎根基层’的模范,我要是走了,培养我的领导怎么想?支持我的战友怎么看?没有他们,哪有我的今天和院校垂青我的资本呢?”
即使已经成长为一名副团职干部,黄松身上却始终保持着兵之初的本色——与官兵平等相处,从不颐指气使;与官兵同甘共苦,从不高高在上。
一次,黄松带领车队拉运物资返回营区。在距目的地还有一个多小时车程时,一辆运输车突然“趴窝”。由于是高压油泵损坏,需要将发动机拆卸,修理程序多,耗时长。
匆匆吃了泡面,黄松撸起袖子加入到修理的行列中,帮着递工具拿零件打手电。经过黄松和战友5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终于排除了故障,当晚回到单位都已近凌晨两点。修理技师杨民祥说:“看到黄副主任也和我们一样弄得满手油污,既亲切又感动。”
“无论是不是典型,我都始终记着自己从哪来,又为了什么而往前走,不能忘了本,兵之初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本,也是无论我们走到哪都应该坚持的初心。”黄松这样告诉笔者。
图片摄影: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