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巡飞武器系统开启“智能”攻击新模式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赵先刚 张铁强责任编辑:胡雪珂
2017-11-17 04:10

能够控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由于巡飞武器系统集成了无人机与炮弹、导弹的先进性能,能长时间在预定区域上空巡飞,并能根据需要快速完成目标锁定、攻击和评估,具有鲜明的智能化特征。

“侦察—打击—评估”一体,能够实现发现即打击。由于巡飞武器系统是炮弹、导弹上加装了传感器,因而具备自主侦察、目标指示、精确打击和毁伤评估等多种功能。在系统支持下,单枚巡飞弹就能够建立完整的“发现—识别—定位—打击”杀伤链,多弹协作还能进行实时评估与快速再打击。与传统打击装备相比,实现了由“先发现、再打击”到“边发现、边打击、边评估、再打击”的转变,大大缩短了从发现目标到摧毁目标的时间。

因此,巡飞武器系统特别适用于打击机动和不规则运动目标,适合在情报不确切、态势不明朗的战场“灰色区域”使用,可有效提高火力打击速度和效能。美国曾进行过制导集束炸弹以“600枚子母弹”和“6枚末敏弹”两种方式与巡飞武器对比仿真试验,在平坦地带及山区打击机动目标及“时间敏感”目标时,巡飞武器的杀伤概率远远高于制导集束炸弹。

长时间滞空巡飞,能够实现预定区域低空压制。由于借鉴无人机的推进系统,巡飞弹发射后,能够由弹道飞行转变为航线飞行,实现长时间的空中滞留。目前,根据作战任务不同,其空中巡飞时间由30分钟到10多个小时不等。比如,英国的“火力阴影”巡飞武器系统,采用二级动力系统,能够在目标区域上空以185~250千米/小时的速度巡飞10小时。因此,它对敌方目标就像一把悬于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长时间在其头顶上空巡飞待战,可随时对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迫使敌不敢贸然出动,进而限制或压制敌方自由活动空间,配合己方作战行动。比如,配合陆、海区域封锁作战,或配合压制敌防空系统,夺取制空权等。

“人在回路”控制,能够实现攻击任务随机调整。大多数的炮弹、导弹是按预定弹道飞行,发射后“管不了”,而巡飞武器系统在整个巡飞过程中,既可按预先规划自主行动,又可根据操作指令随时进行“人在回路”的干预控制,或调整飞行航线,或改变打击目标,或变更任务模式等。这一特殊性能,也使其能直接规避敌防御障碍,快速绕至目标无遮挡方向,甚至钻入掩体洞口,打击敌防护软肋或直接攻击敌有生力量、指挥中枢,有效克服了传统武器存在火力盲区的问题。而且,由于其弹道或航线实施曲线机动,还可有效隐蔽己方火力发射阵位,防敌火力溯源反击。

更加“聪明”和“灵巧”的武器

作为智能化武器装备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和无人化技术的推动下,未来巡飞武器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整体作战效能会更高,战场运用将更加灵活。

网络化作战能力不断增强。为有效融入联合作战体系,提高整体作战能力,未来的巡飞武器系统将具备多弹间动态组网功能,即各巡飞弹间根据需要可随机组网协同作战,形成相互配合的动态作战网络,实施群作战以大幅扩展其控制区域。试验证明,在巡飞武器系统的支撑下,8~10枚巡飞弹组成的“弹群”,能够对40~50平方千米范围内的区域实施巡飞压制作战。目前,美国、英国已将网络化作战能力列入巡飞武器系统的发展计划中。

战斗模块适配性不断完善。当前,攻击型巡飞武器系统的战斗模块虽然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调整更换,但一旦安装并发射升空,只能“一弹一药”,即使目标类型发生变化,也无法再进行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巡飞武器系统打击的灵活性和作战效能的发挥。

目前,除采取多弹组网协同策略实现对目标的适配攻击外,各国正在研制多模式战斗部,通过装药结构的改变和起爆方式的控制,实现依据目标类型而自动选择不同毁伤模式,提高对目标攻击的针对性。例如,美国的“洛卡斯”巡飞武器系统采用的多模式战斗部,可根据目标的坚硬程度,由弹载激光雷达自主判断并选择毁伤模式,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能。

此外,巡飞武器系统的制导系统也将向高精确的复合化方向发展,其精确打击能力更强,附带损伤更少。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