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兵营里上演现实版“变形记”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龙刚 侯军强 等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12-07 04:04

帮带小组战友同心,困难再大一起来扛。新兵姚傲斐(左三)身体偏胖,帮带小组成员王君、王子奔和蒋有成,陪着他一起进行力量综合训练。陈天锦 摄

老传统如何与年轻的心产生化学反应

7个新兵,4人训练成绩全连垫底。新训一展开,五班班长朱磊直发愁。

不过,他没有灰心。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心,朱磊摸清了每个新兵的家庭情况、个人爱好、素质基础和成才愿望,然后按照“强弱搭配、相对固定、动态调整”的原则,在班里建立了3个“三帮一带”小组。

两个月下来,3个“三帮一带”小组好比催化剂,“催化”着五班发生一系列变化:班里4个偏胖的新兵3人平均减重20斤,3人达到军事训练全能标准……

有着50多年历史的“三帮一带”传统,为何依然能与一颗颗年轻的心产生“化学反应”?朱磊认为,这项活动号准了当前新兵表现欲强,既渴望积极进取又自尊敏感的“脉搏”。

当初,看到朱磊面临的难题,新兵连指导员陈波也曾靠上去帮助他做新兵的思想工作。道理讲了一箩筐,效果并不好。他分析说,自己也是从新兵过来的,管理者讲得再动听,新兵也未必能听进去,但如果换作同年兵就不一样了,听得进去,还管用。

“相仿的年龄,同样的起跑线,互帮互助很容易激起比学赶超。”新兵班长彭阳松已是第4次带新兵了。他发现,现在的新兵入伍前经历丰富,特长爱好多,而且从上学开始就处在一种竞争的环境中,“光看着别人进步,是谁都会急”。

从最初体能较弱需要别人帮带,到现在帮助同年兵崔浩训练体能,新兵张鑫鹏觉得,受到战友的帮助很温暖,帮助战友则很有成就感,这里面更多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

“慢慢就会感到什么是战友亲兄弟了。”和该旅44%的新兵一样,郭徽是个独生子。帮带过程中,这个成长路上习惯了独自解决问题的小伙子发现,原来“当你有困难时有人会真诚帮你,犯错时会有人给你指出来”,而不是受挤对、遭排斥,甚至被嘲笑。

人人都在帮带中,个个都在关爱里。有新战士说,257个“帮带小组”就像257个温馨的小家庭,“这种温暖的集体互助,是从小到大都没有体会过的”。

互助前行的“兵之初”呼唤更多新创举

寒风凛冽,新训即将结束,“三帮一带”活动成效明显,但也有一些帮带小组里的热情似乎随着气温在骤减。

新兵于吉汝入伍前爱玩游戏,身体素质较差。组建“三帮一带”小组时,班长张志飞把基础较好的新兵杨智淞和他安排在了一个小组里。杨智淞入伍前是个手游高手,和于吉汝聊得来,在他的帮助下,于吉汝的单杠成绩进步明显。

然而,出了成绩后,杨智淞有点飘飘然,帮带的责任心明显减弱。怎么办,这时候谁来帮带“帮带者”?张志飞意识到,需要针对新时期士兵特点创新激励机制。

前不久,班长占金阳准备结合实际对“三帮一带”小组进行调整,却连碰了好几个“钉子”。有的新兵觉得以前的小组挺好不愿调整,有的新兵自尊心强明确提出拒绝帮带。这是为什么?占金阳觉得,不少新兵对这种互助的意义认识还不够。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帮一带’也不是万能钥匙。”该旅政委朱德彬坦言,面对新时代士兵身上的一些新特质,帮带活动既要传承更要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该旅党委和新训骨干一起,结合新兵入营两个多月来的情况,对如何深化“三帮一带”活动成效进行了一番探索。

接连好几堂教育课,各新兵连指导员都客串旅史“解说员”,讲解“三帮一带”活动的由来和一个个感人的官兵互助故事。前不久,一等功臣陈东林和几名训练标兵还走进新兵连,分享成长故事,鼓励新战士用好互助平台快速成才。

与此同时,有的新兵连开始探索把“日记录、周讲评、月评比”引入“三帮一带”活动,给帮带成效建立一本“明白账”。还有的新兵连尝试将帮带优秀个人和小组纳入新训工作评优评先范围,激发官兵的热情动力……

“时代是最大的实际。”朱德彬说,该旅“三帮一带”活动开展50多年来,影响了不同年代的一茬茬官兵,贯穿于每个官兵不同阶段的军旅,它的魅力从来都不在于简单的结对子,而在于摸准每一代官兵的“土壤特性”,把团结友爱的种子播下去。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