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概览——
美国在欧建反导系统
俄罗斯西进强力反弹
故事得从2013年12月底的一则消息开始倒叙。
是月,美国启用了位于太平洋考爱岛上的“岸基宙斯盾”系统试验设施。这一设施将为部署在欧洲的“岸基宙斯盾”系统的认证试验提供支持,以保证位于罗马尼亚和波兰的“岸基宙斯盾”系统可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投入使用。
这只是美国在欧洲建立反导系统计划的最新动态。2007年,美国小布什政府重启了这项计划。两年后,奥巴马政府推出了改进版:调整在捷克部署X波段雷达站和在波兰部署10枚陆基中段反导拦截弹的计划,转而执行“欧洲分阶段适应路线”,以不太刺激俄罗斯的方式,用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方案实现在欧建反导系统的目的。
于是,2011年,4艘“阿里·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进驻西班牙的地中海港口,并在土耳其东南部部署了高功率早期预警雷达;2013年10月,美国人更进一步,他们实施“岸基宙斯盾”工程,将反导阵地搬到了罗马尼亚南部。
接下来,美国的反导战线还将继续向俄罗斯推进。他们计划在波兰也部署“岸基宙斯盾”系统,预计到2020年,这两个反导基地都将升级到最新版本的作战系统,并换装新型“标准-3”反导拦截弹。
面对快扎到自家门口的反导“篱笆”,俄罗斯人显然不会相信美国“欧洲反导系统主要应对来自伊朗的弹道导弹威胁”的说法。
2012年5月,俄罗斯试射了一枚新型远程导弹,俄国防部称,新型导弹预计能改善其进攻型武器的性能,“包括增强突破正在构建的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去年底,俄罗斯又试射了能够携带分导式弹头的“亚尔斯”洲际导弹。
近日,俄媒报道,俄罗斯在其西部军区部署了新一批“伊斯坎德尔”导弹。据称,若是俄罗斯将其部署到波罗的海沿岸的加里宁格勒,在5分钟内,就可将方圆500公里内的欧洲反导系统悉数摧毁。
主角PK——
岸基宙斯盾:经济之选
伊斯坎德尔:涅槃之剑
那么,美国为何要将生于海洋的“宙斯盾”请上陆地?俄罗斯为何又会对“岸基宙斯盾”的部署如此介怀呢?
这得从“岸基宙斯盾”系统的身世道来——
2005年美国实际部署陆基中段反导系统以来,先后进行过16次试验,结果却只有8次成功,与预期目标相去甚远。
不过,在海上却是另一番景象:“宙斯盾”系统防御能力出色,2008年,一艘巡洋舰发射的拦截弹还摧毁了一颗失去控制的卫星。
试验后,美国人当然能想到,只需将“宙斯盾”系统搬到陆地并稍加改进,就能构建一个经济适用的反导、甚至是反卫星的作战平台。
在考爱岛的试验基地,试验的设备与装备有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巡洋舰上的设备相同,包括装有“宙斯盾”雷达系统的甲板室和发射“标准-3”防御导弹的垂直发射系统,很像是一艘被拆解后又在岸上部分重新装配的军舰。
不过,“岸基宙斯盾”也并非只是移植,它采用的是“宙斯盾”系统最新的技术版本,配备了新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软件,并装备了拦截性能更加优异的新一代“标准-3”动能反导拦截弹。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代表着美国反导最成熟的技术。
所以,俄罗斯人幸好还有“伊斯坎德尔”导弹。
与“岸基宙斯盾”一样,“伊斯坎德尔”也有一段演变史。不过,那不是轻松的移植,而是痛苦的涅槃——
“伊斯坎德尔”导弹的前身是苏联时期的“奥卡”弹道导弹。“奥卡”有效射程为400公里,由于采用了复合制导方式且配备电子对抗系统,其突防能力令当时尚处于研制阶段的美“爱国者”防空导弹自惭形秽,更令美国及其他北约国家感到恐惧。
于是,在1987年签订《美、苏中导条约》时,由于苏联的退让,美国人坚持将射程不在条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