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内的“奥卡”列入了销毁导弹之列。“奥卡”的总设计师涅波别季梅抵抗无果,受刺激住院,“有一个月不能下床走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受到了来自北约或明或暗的打压,安全形势日益恶化,受到刺激的俄罗斯人才不得不作出反应:复活“奥卡”。
古稀之年的涅波别季梅带着学生从头再来,四处搜集资料、复原图纸,很快就设计出了比“奥卡”更优秀的“伊斯坎德尔”。由于采用了更新的复合制导方式,其命中精度圆概率误差仅为1米,并可携带集束子母弹、电磁脉冲弹等多种战斗部……俄军方表示,“伊斯坎德尔”能穿透当今任何一个导弹防御系统。这样的涅槃恰如“涅波别季梅”在俄文中的意思:劫后余生、永不言败!
观影随想——
本土防御如何抵挡全球霸权
俄美之间的导弹攻防剧当然没有结束。不过,俄罗斯以一款导弹实现了与美国数亿美元反导系统的相互制衡,其实已经凸显了其手段高明。俄罗斯的这一做法还为人们解答了另一个问题:本土防御如何抵挡全球霸权。
照常理,地基反导阵地应建在本国领土上,用于本土反导防御,俄罗斯反导力量发展便基本如此。美国却风格迥异:除了在其大陆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关岛部署反导阵地外,日、韩、澳、中东多国、菲律宾以及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等都被其拉入反导前线。这种在全球要地部署反导阵地,以期同时实现地缘威慑、军火赚钱、防御安全、战略优势等目的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全球霸权、全球赚钱。
对此,俄罗斯首先给出的反应是“坚决说不”——可见,苏联时期让步的结果,令其至今仍有痛感。
其次,面对美国步步推进的欧洲反导体系,俄罗斯虽然曾警告这可能带来新的军备竞赛,却并没有针锋相对地研制自己的反导系统,而是选取了“伊斯坎德尔”导弹进行不对称对抗,以战术武器达到战略武器的效果。
最后,俄罗斯不时放话要把“伊斯坎德尔”部署到加里宁格勒,反复敲打北约的敏感神经。加里宁格勒是俄楔入北约的一块飞地,南邻波兰,东北部与立陶宛接壤,西隔波罗的海与德国相望,距波兰首都华沙400公里,距波兰拟提供给美国部署拦截弹的地区仅300多公里。
显然,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伊斯坎德尔”是一种“物超所值”的选择,因为部署该导弹不像部署“白杨-M”洲际导弹那样兴师动众,也不易造成欧洲局势失控,却能随时使美国在欧洲的反导系统失去效用。不过,现在并没有消息表明俄罗斯人已经那么做了,也许,他们还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