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华盛顿1月12日电通讯:“品味中国”——记一次中美儿童文化交流活动
新华社记者杜静 王薇
距离白宫不远的布莱尔国宾馆一间厨房里,在一群小朋友充满好奇的目光注视下,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并肩站在操作台前,一个布馅一个卷,默契十足,不大会功夫,一个春卷便制作完成。
大人们的成功示范下,小朋友们也跃跃欲试,手法虽然生疏甚至笨拙,但个个却像制作工艺品般一丝不苟。在12日下午举行的“品味中国”中美儿童文化交流活动中,不少美国小朋友第一次体会到了制作中国美食的乐趣。
此次活动由美国国务院礼宾司司长马歇尔主持,张业遂、斯坦伯格等中美两国官员以及数十名中美两国小朋友共同参加。除制作春卷、饺子等中国传统美食外,中国小朋友还展示了中国功夫、古筝等传统文化和技艺,书法老师还现场教小朋友学写中国书法。
另外,马歇尔带领小朋友们以问答的方式,了解了有关中国的一些基本知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中国的特色服装是什么?中国有多少种方言?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在中国哪些数字被认为是吉利数字?
张业遂在这次文化交流活动开始时致词说,中美两国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非常重要,只有认识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方能合作,特别是增强两国青少年之间的相互了解,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身着大红色毛呢套裙的马歇尔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为了这次活动,她特意选择了一身红色的衣服,因为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吉祥好运。
马歇尔说,中美两国政府在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美国欢迎中国学生来美学习,了解美国的人文、传统和风俗习惯,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学生前往中国学习。中美两国之间的理解不断加深,这种理解将有助于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共建两国的美好未来,使中美两国之间的友谊世代相传。
马歇尔的儿子科尔也来到了活动现场。今年10岁的科尔已经学了一年半汉语,知道不少关于中国书法、雕塑、纺织等方面的知识,还会唱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去年夏天,他曾和父母一起前往北京和上海,登长城,参观博物馆。
“我的中文名字叫做‘亮’,是我的老师给我起的,就是光明的意思,”科尔说道。“我很喜欢中国,希望以后有机会还能去中国。”
学书法环节中,科尔按照老师的模本,用毛笔在纸上写下规规矩矩的“和平”二字。当记者问他所写字的含义时,科尔说:“和平,就是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
活动现场,记者还认识了一个名叫埃里克·琼斯的小学生。11岁的琼斯担负着一项光荣的任务——迎接即将来访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会被选入迎接胡主席的队伍时,琼斯骄傲地回答:“因为我的各门功课都很出色。”他说,为了迎接胡主席,他还特意学了几句简单的中文,比如您好、再见等,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迎接外国领导人,他的父母也感到非常骄傲。(完)